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 者:唐丽红 (云南省玉溪第一小学 6531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习惯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小学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两位教育家指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他一入学起,就要培养良好习惯。有了良好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儿童心理及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学习技能和学习的前提,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帮助打开思维的闸门[1]。就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不愿接受或缺耐心倾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一二三,坐端正”通过教师与学生对答,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告诉孩子:听老师讲课,眼睛始终要看着老师或者黑板,不东张西望;听同学发言,眼睛看着发言同学。我还和学生约定好:我用食指指眼睛,表示眼睛看老师,指嘴巴,表示关紧嘴巴。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我一指眼睛,他们就会回答“眼睛看老师”。指嘴巴,“请闭上嘴巴。”上课时,要求学生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全神贯注地听讲,只允许学生在课桌上摆课本和一支笔。如果发现学生随意翻看书本后面与上课无关的内容时,我会走下讲台,用亲切的眼神示意他听讲;如果发现开小差,就故意走到他面前,用手轻轻敲下课桌,让孩子立刻回过神来认真听课。
教学中,注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专心倾听。时刻关注学生上课时的一言一行,有同学发言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听,有时又特别想表现自己,站起来,边举手边高声喊:“老师,我来我来。”这时,我会请同学坐好,说:“要发言,先举手。哪位同学坐得好,我就请哪位来发言。”有一次,我走过去,轻轻摸着一个同学的头说:“只要你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说话,我保证叫你回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表现得非常好,我也让他发言。课堂上,我还会适时请出“小小评论家”,适时表扬。“某某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通过一次一次耐心地指导,一次一次的提醒,孩子们变得会听课了。
二、培养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人说,教师就像把羊群引向水草最肥美的牧羊人,课堂问题好比引导羊群的诱饵。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习情景,鼓励、培养学生敢说、敢言和善言的习惯,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摸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2]。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与游戏之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敢说”“乐说”。教学中,通过实物、课件、板书等,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思考,用数学语言完整地、有条理地、准确地叙述图意,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老师要适时多表扬和鼓励,增加他们勇气和信心。让班上敢说敢言的同学和不善言辞的同学做同桌,以动带静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参与学习、积极交流,在小组中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同伴的想法,体验说的乐趣。一旦他们敢于当众发言,我都会带领其他学生为他们鼓掌。利用“同桌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于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我会抽出课下的时间和他们谈心,找出其症结所在,多给他们机会,把那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及时鼓励:“你真爱动脑筋; 你说得棒极了。”“你说得真有道理,下次老师还想听到你的声音。”让他们体验敢说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找回自信。
三、培养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能力,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通过阅读反复品味,直到完全理解。而阅读的过程不只是对文字简单的浏览,而是一个知识消化与转化的过程,将课本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使用[3]。因此,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让学生充分阅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交流,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阅读课本时,要求学生手指着所读的部分,手口眼心合一。让学生细读到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把重点的字、词圈出来,明确题目要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在正确并明白题意后,再开始计算。
四、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的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良好的作业习惯包含了作业时态度认真、自觉检查、独立完成、书写干净、工整等。在平时作业中,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做到书写认真、规范、整洁。例如,学习竖式就要求学生相同数位对齐,要求竖式在横式的正下方;应用题横式、竖式、答三项内容要写成工字型,既美观又清楚,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正确性。并要求学生每题都要进行检查,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中运算符号是否看错; 三查每一步数字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得好的在班上展示,给予盖小红花或发奖状。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达到了培养书写认真的目的。
心理学家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培育, 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莹.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15,02:66-69.
[2]康文翠.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学周   刊,2015,08:202.
[3]张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 学周刊,2013,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