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由计划用工体制向市场用工体制转变,用工制度也有所变化。当前,国有企业实施的是“双轨制”用工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分割,导致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均匀。因此,为了完善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有企业体制进行创新,从而构建健全的用工制度,平衡国有企业内部结构。
关键词: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策略
国有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需要对不断的对劳动力进行招收、分配等,员工与企业以某种劳动关系明确工作期限和工作条件等,用工制度中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属于劳动关系中的范围。对于国有企业用工制度而言,其是明确员工和企业劳动关系的有利保证,用工制度主要包含企业和员工间的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更和解除等,所以用工制度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然,国有企业的“双轨制”用工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一、国有企业情况分析
(一)基本工资收入
劳动报酬中反映了国有企业员工工资平均高于其他从业人员。例如,2010年,国有企业员工全国平均基本劳动报酬为3689元,而其他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353元,二者有一定的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收入的差距正逐步扩大。
(二)福利收入
近年来,国有企业不仅员工工资有所上升,而且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相比,福利收入也有所提升,劳动者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在福利收入具有隐蔽性的条件下,所以二者在福利收入上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体制内的员工,享受的福利收入非常多,包含医疗保障和假日的补贴以及交通通讯补贴等,然而体制外的员工则只有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障,有些甚至连医疗保障都不具有,医疗、养老等参保率在6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双轨制度”的不完善之处[1]。
二、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存在的问题
导致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含如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经营中的政策存在偏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以国家为主导的发展主义模式,通过对社会发展进行控制,确保经济增长意识形态有所表现,发展模式自身并不具有问题,在依赖国家力量和各种政策的作用下达到设定的目标,但经济增长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造成政策上的偏差。另外,非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外资企业入驻到我国,对非国有经济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国有企业员工的利益受到损失。
三、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
(一)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
在对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进行改革过程中,必须明确改革目标,通过将制定具有灵活性的用工制度,并完善配套制度,从而为健全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使得国有企业采取灵活的用工方式,最大限度的缩短员工收入差距,在法律和政策等支持下,创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更加灵活。
(二)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的策略
国有企业在对“双轨制”用工制度进行改革时,应当打破垄断,创新发展模式[2]。由于国有企业具有政治和资源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据垄断的地位,对资本予以强化,所以会削减劳动力价值,对企业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国有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创新技术和用工制度等,摒弃降低用工成本的方法,增强企业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解除行政垄断,使得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处于同一竞争水平。同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布局加以调整,使得企业的经营范围符合市场规范。
另外,在国有企业内,主要分为体制内员工和体制外员工,但两类员工的收入水平却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差距出现的原因与国有企业的“双轨制”有直接关系。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对员工的薪酬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缩短收入差距,适当的增加体制外员工的福利收入,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弥补“双轨制”存在的弊端,然后结合员工岗位和技能等综合条件,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酬,使得薪酬结构更加科学,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健全法律法规,对“双轨制”用工制度加以规范。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降低法律存在的漏洞的几率,并建立完善的《公平劳动标准法》和《工资法》等法律,从而使得与用工有关的法律满足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进而为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作制度的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平衡国有企业员工的收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工需求正呈现上升趋势,为了使得用工更加规范化,通过对用工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改革前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确保国有用工制度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王洪亮.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下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某部门为例[D].北京师范大学,2011.
[2]刘清玚.基于员工关系的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策略优化研究——以G公司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