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研究课题:杭州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研究(Y201432748)]
摘 要:目前,金融产业集聚成为显著的经济地理现象之一。金融企业常常以集群的形式集聚于不同区域不同空间,由此形成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许多因素,并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本文在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显著特征,并着重对不用演化阶段的演化动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演化阶段;演化动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lust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ppears based on a certain form of agglomeration and become different levels of financial centers.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luster formation is subject to many factors, and has its own evolution disciplin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geogreph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luster,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and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evolution power of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Key words: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evolutionary stages; evolution power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产业集聚成为发生在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尤其是国际大都市内部最为重要的经济地理现象之一。金融企业常常集聚不同区域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是一个静态的结果,是指金融机构、金融企业、金融市场以及相关支持性服务机构、研究机构在一定地域高度集聚的现象,由此带来金融资源、金融市场、金融信息、金融人才的集聚。是现实层面上的各层次的金融中心;二是指动态演过程化,金融资源与一定的金融地域条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由此带来区域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规模、等级上逐渐演进的过程。目前学术界对制造业的集聚机理的研究相对成熟且有趋于一致的结论,但对金融产业集聚演化机理还处于深入探索阶段。本文在梳理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度来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进程,并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关键动力要素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
金融产业集聚属于服务业集聚范畴,与制造业集聚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早在1915年Powell就详细描述了伦敦的银行业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导致金融空间结构演变的进程。上9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技术创新、和金融全球化,金融产业的空间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金融产业的空间集聚。学者们由此对金融产业集聚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其中部分研究关注了金融服务产业集聚演化过程和动力要素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是运用金融地理以及产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金融产业集聚现象。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由新经济地理学衍生而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劳拉詹南,2001),主要运用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内容包括不同金融企业的区位选择、金融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不同层级金融中心演化问题等。由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以金融服务业的集聚为基础的,许多学者从微观角度来探讨金融中心的形成问题。金融地理学的信息流理论在该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动力要素方面,金融地理学最重要的“信息流理论”在该领域有重要影响。例如Martin(1999)、Zhao(2003)、Clark(2002)三位学者主要从 “信息不对称”、 “路径依赖”“信息腹地”、等理论来解释信息在金融中心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Gehrig(2000)从动态的角度分析金融集聚的演化。他将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因素分为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其中信息溢出、规模经济、市场流动性为主要的向心因素政府干预、市场准入的障碍、企业垄断等则为离心因素。产业集聚理论关于演化与动力机制的研究中,最经典当属马歇尔(1890)的外部性理论,他认为大量相关企业集中于一个地方主要是看重地方化的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和专业化服务业,以及信息溢出等。克鲁格曼(1891)用收益递增理论和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来解释产业集聚自我累积效应。Naresh和 Gary(2003)在 Swan(1998)提出的集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服务业集聚演化路径,他们认为,服务业集聚产生经历快速发展、相对稳定、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宁钟、杨绍辉(2006)分析了金融产业集群产生的经济动因及金融产业集群演变的动态特征。胡国晖,郑萌(2013)分析了金融集聚扩散转化的动因以及机理,认为资本的密度规律、基于收益率的引力规律以及基于基于辐射的辐射规律是金融扩散的主要原因。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演化过程及演化不同阶段何种因素起关键作用进行系统性研究。在金融产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其主要的动力因素存在差异性,因此各级政府在建设和发展金融中心的过程,在金融产业集聚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动力因素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以促进金融中心的发展。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金融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产业集聚演化阶段进行划分和分析,并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关键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三、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动态演化过程划分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扩散阶段,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处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一)萌芽阶段
萌芽期是企业和相关支撑产业在特定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由开始集聚到初具雏形的过程。如同晶体的成长必须以晶核的形成一样,金融产业集聚的形也必须建立在“产业核”形成的基础上,金融产业集聚的“产业核”金融产业集聚的触点。通过对国内外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金融企业集聚于某一地域并非偶然现象,需要具备特定要素条件,例如地理位置、市场需求、适宜的制度环境等。此阶段金融业仅仅作为辅助产业发挥作用,金融企业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金融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发挥。
(二)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是指在金融企业的空间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引起整个金融产业集聚区规模逐渐增长的过程。不同金融企业的空间集聚使得彼此之间合作和交易的可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通过横向和纵向业务合作关系形成金融产品生产和交易网络。金融企业的集聚带动了为金融产品、服务开发和生产的提供者-中介机构的集聚,如律师、会计、投资咨询、信用评价、资产评估等行业,相关辅助产业也得到发展。成长阶段的每一个金融企业都会在外部经济中重新定位自己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在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上通过产业协作的经济关联,参与金融产业价值链的缔结。
(三)成熟阶段
伴随着完整的、配套的金融产业链体系的形成,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开始步入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资源高度集聚,金融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研究机构通过网络构建,进行分工协作,集聚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价值链的成员金融企业间通过产品交易、业务外包、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金融产业集聚区成为金融资产定价中心交易中心、金融信息集散中心。同时根据辐射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
(四)扩散期
随着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区域内金融资源高密度集聚,集聚规模和效率接近饱和。但是并不是任意的、无限的集聚都会产生金融集聚效益。如果金融集聚带来的金融资源密度超过该地区的阈值,或者由于特殊的政策原因不适合金融企业的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就会进入扩散阶段。 金融资源逐渐向外扩散、流动。金融产业集聚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金融服务产业集聚演化动力要素分析
动力因素是指推动金融服务产业集聚演化的作用力,包括使金融产业集聚从萌芽期、 成长期、成熟期、扩散期的推动力,同时也包括随时可能到来的扩散期的作用力。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力要素在演化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有所差异, 每一阶段的主要动力因素各不相同。
(一)金融产业集聚的萌芽期,特定的区位优势促成了集聚的生成
金融产业集聚选择在一个特定地区集聚不是偶然的,而是特性要素主导下形成的。特定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从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产业集聚大多是出现天然地理优势的区域,此区域承担着国家或者区域层面的贸易枢纽。贸易活动的开展衍生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如货币结算要求、融资和投资的需求等,吸引银行等资金融通机构的产生与集中。二是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了金融集聚,一方面经济总量转化为多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使得金融产业规模不断得以扩张;另一方面,方面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对对资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都有迫切的需求。
(二)金融产业集聚的成长期,外部规模经济以及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金融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
在成长期,金融企业的集聚的演变为追求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都可开拓出众多的跨专业业务合作关系,彼此间的投融资合作能降低经营成本。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通过共享辅助性产业服务,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总之,大量机构的集聚带来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金融产业集聚能力。
知识溢出效应加剧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金融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是金融产业集聚最重要的资。金融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各类经济和市场信息,并在综合判断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为处于复杂、不确定环境中的客户做出决策的过程。对于投资、信贷、期货、证券等行业来说,信息比什么都重要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竞争战略和竞争力。金融产业在金融企业和机构实体集中的同时,金融信息也会在区域内大量聚集,因此金融机构的集聚能在信息量倍增中获利,产生信息套利活动。金融业可以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金融集聚区的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信息外在性”使金融企业的集聚能够在信息量倍增中通过信息套利中获利。
(三)成熟期,社会资本效应和金融创新促成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稳定发展
社会资本的载体是社会网络,它的核心要素是信任、规范和合作。社会资本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在企业的合作和发展中逐渐生成的。在金融产业集聚演化过程中,随着金融正式交易网络和非正式交易网络的建立,各主体间非正式交流的日趋增加,在空间上相互接近的金融企业之间形成以信任和承诺为基础的区域网络关系,形成关系性资产,资产会随资本成级数增长。金融集聚区的社会资本发过来不仅促进促进信息和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同时能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和降低学习成本。
金融创新是金融产业集聚的驱动力。每一次成功的金融创新都会创造新的交易和新的市场。由于集聚区内集聚同样类型的企业,由于业务相近、产品形似,彼此之间构成了强烈的竞争对手关系,集聚区内金融企业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但是也就是这种压力成为金融企业创新动力的来源。同时,金融创新支持系统的存在,可以使集聚区内金融企业可以快速、便捷地得到金融创新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以及各种支持条件。集聚中不仅存在大量的金融企业,同时也存在科研机构,大量的中介机构等,这些机构构成了金融创新系统的支持系统。金融产业集聚区是创新性金融创新的“摇篮”和土壤。共同的创新氛围,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惯、行为方式,发展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提倡创新、合作。每一次成功的金融创新都会创造新的交易和新的市场,金融创新是金融产业集聚的驱动力。
(四)扩散期,“拥挤成本”导致金融产业集聚进入新的动态平衡
金融企业在加剧集聚时也会在空间集中也会产生“拥挤现象”,出现“拥挤成本”,影响金融产业集聚区内金融企业无限量的集中,从而导致金融资本的外流,金融企业的外迁,结果是集聚区内外自动达成均衡。之所以产生拥挤成本,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资源集聚过度集聚会使金融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过度的金融资源供给会加剧市场竞争,引起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资本自动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区域,金融企业外迁,金融产业集聚区规模下降。另一方面,金融产业集聚区整体商务成本的提高已经成为阻碍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例如过高的土地租金和工资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率。因此,拥挤成本导致金融产业集聚出现扩散现象,金融集聚区规模自然出现下降趋势,金融企业向集聚外寻找生存发展空间。
五、结语
金融产业集聚的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不同的阶段显示不同的特征,其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扩散阶段。金融产业集聚之所以呈现不同的演进阶段,根源在于在金融产业集聚的演进过程中,各动力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和主导作用不同。掌握金融产业集聚演化过程当中各阶段的动力要素,对于正确认识金融产业集聚的演进规律、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增强金融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Powell. The Evolution of The Money Market[M]. London:Frankcass.1915,75-82.
[2] (瑞)劳拉詹南 R. 金融地理学:金融家的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78-395.
[3] Martin R L.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of Money[M]//Martin RL(Eds.). Money and the Space Economy.Chichester: John Wiley &Sons, 1999:3-27.
[4] Zhao S X B. 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Financial Centers in MainlandChina and Hong Kong: A Geography of Finance Perspective[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3,38(4):535-571..
[5] CLARK GL. Pension secur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 : market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J ] .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3 ,35 :1339 - 1356.
[6] Gehrig T. Citi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ial Centers[M]// HuriotJ M, Thisee J F (Eds.). Economics of Citie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415-446.
[7] Marshall A. Elements of Economics of Industry [M].London:Macmillan, 1892:1-456.
[8] 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M]. Cambridge, M A: MIT Press,1991:1-156.
[9] Naresh R Pandit&Gary.Cook.The benefit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insights from the
British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t three loc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2003,(7):240-245.
[12] 胡国晖,郑萌.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动因及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2013(04):117-121
[13]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9(5).
[14] 车欣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析?[J].???金融经济,2013,05(65-69)
[15 ] 张清正.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 程书芹(1974-),女,江苏兴化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服务创新、区域金融。 张国英(1967-),女,山西太原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师,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