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 者:徐 燕 (贵州省惠水县第四中学 550699)

摘   要: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教学,在课堂上一贯地教,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是“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是“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做不到“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那么,教师培养出再多的学生又有何用?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得益于一时,而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学习的方法要远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所谓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就是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以语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以语文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发语文学习的学习动机;挖掘语文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最初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时,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学就是先把书看看而已,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水平差,书根本看不懂,自学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讲的。不少家长也认为:老师还没讲,学生怎么会?针对这种状况,我的做法是:刚开始,提出的要求比较低,但内容却比较具体,今天布置的自学内容是什么,明天课堂上就讲什么内容。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老师把明天要讲的内容先行进行个别辅导,因此第二天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部分同学对自学逐步产生了兴趣。个别仍有困难的同学在发言或板演时出了偏差,我不仅不求全责备,还给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从多方面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详细地分析。
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新知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中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全体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滕州市东郭镇屯里小学 李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知报;2011年.
[2]陈青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教育;2005年12期.
[3]何军,张小忠;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