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 者:刘慧玲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摘   要:隐性逃课是一种心理旷课行为,指的是上课时学生从事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隐性逃课涉及面广,危害性强,本文试图对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隐性逃课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众人皆知、习以为常的现象,素有“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说法,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降低,然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逃课,另一类现象——“隐性逃课”比“显性逃课”更加普遍。“显性逃课”指的是学生不到课堂的公然逃课,“隐性逃课”指的是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虽走进了课堂,却不能认真听课,在做自己的事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解决之道,找出可行性对策。
一、在学生中发起“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要上交手机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工人员,通过与学生谈话、进课堂、调查问卷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学生隐性逃课的表现形式虽多,包括睡觉、发呆、聊天、玩手机等,但是比例最大的是玩手机,机不离手,上课也忙着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逛淘宝,不少学生变成了“低头族”、“手机控”,“手机依赖症”成为这一群体的集体症候。沉迷于手机、网络不仅影响正常学习,也削弱了学生现实交际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很多学生上课玩手机是由于自控能力差,手机在手边总想划拉几下,有事没事都想看看手机,管不住自己的“手机瘾”。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笔者所在学院开始相应探索,倡议大家从“无手机课堂”做起,“抬起头看看周围的世界,低下头倾听书本的声音”,与同学直面,与老师互动。学院首先在个别班级进行了课堂试点,在教室准备收纳袋,班长课前敦促同学上交手机,让同学们上课时远离手机。起初有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甚至还有学生到办公室跟辅导员老师理论,吐槽说“能管住我们的人管不住我们的心”,但是通过两周的试验,活动慢慢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上交手机”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在大学生自制力不理想的状态下,在他们管不住自己时,我们就需要通过措施的约束,来避免可能的不规范行为。
二、讲好三次课,实现学生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很多学生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没有动力,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则会学得主动、认真。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虽然出身于农村家庭的较多,但条件算不上艰苦,学生们没吃过苦,更喜欢享受生活,而学习动力不足。为实现学生主体学习、主动学习、自主成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院在学生中开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讲好三次课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是为什么、大学应该学什么和大学应该怎么学。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学习是为什么”时,给学生举了一个笔者所在学院2011届毕业生孟某某的例子:孟某某是我院2007级的学生,2011年毕业进入哈工大读研究生,前两天他给我们发了一封邮件:告诉老师一个好消息,我工作的事定了,签约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主要从事导弹、火箭和卫星等的设计、制造。本来这个院所是只招本硕都是985的学生,我运气比较好,给了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别人都是面试了15分钟,然后我进去面试了90分钟,结果五位面试官,统一都给了A+的评价,呵呵,然后就让我签合同了。挺开心的,我们辅导员说,这是航天院所第一次招收本科不是985的学生。看到这封邮件,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入选航天事业,从事国家前沿课题的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大学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和未来职业聘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转换条件,明确今天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高端就业,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已成为了社会的现实。只有力争上游,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懂就问,才能学得更多,更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为了你们自己。只要学生有了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有了足够的学习动力,才能不那么沉迷于手机、网络。
三、利用假期时间,选择典型学生进行家访
为了厘清学生隐性逃课与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关系,笔者所在学院学工人员利用暑假时间对个别挂科严重的学生进行了家访。这是两个男生,家中都是两个孩子,姐弟俩相差六七岁。通过与家长交谈,我们了解到了这两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惊人的相似,家长说,家里就这一个男孩,从小宠坏了,我们也不指望他在学校能多优秀、能拿多少奖学金,顺利毕业就行,也不指望他将来能有多大出息,找份工作就行。在这种家庭理念的潜移默化之下,俩男生对自己低标准低要求,每个学期都出现挂科。我们跟家长谈了学生的情况,继续现在的学习状态的话,顺利毕业都难,请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多督促,多鞭策。
课堂上交手机是制度上的约束,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思想上的转变,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循序渐进,假以时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探索其他有效方式,营造良好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