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律能力的养成,会影响人的一生,受到生源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使得中职院校中的不文明现象和不遵守纪律等现象较多,如果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等,本文在我国中职学生自律现状的基础上,从树立榜样、循序渐进、生活细节等方面,对中职教学中的自律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给实际的中职自律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自律;中职教学;不文明行为;树立榜样法;循序渐进法
中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基层的技术人员,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普通的高中更好,不愿意进入到中职院校学习,使得近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较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而且中职院校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小,使得学生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如果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那么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无法完成应有的工作,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中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加入自律教育的内容。
1中职学生自律教育的目的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同,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处于16岁到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刚刚进入到青春期,思想还没有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渴望独立的生活,但是思想上无法完全的独立,如果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不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很难适应比较开放的中职院校学习生活。尤其是中职院校与社会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人和事,而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因素诱惑,在没有足够识别能力的基础上,会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中职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必须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律和识别能力。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的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学生差异较大,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督促,那么就可以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学习压力小,很多学生选择住校,家长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得很多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说谎话,请假到网吧、外出聚会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中职教学中的自律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免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可以自发的去遵守,使得学生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的适应陌生的环境,严格的遵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2中职教学中自律教育的内容
对于自律教育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就是遵守纪律,这是狭义的理解,中职教学中的自律教育,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如学校的一些行为规范等,很多中职院校都会规定教学区域学生必须穿戴整齐,不能穿拖鞋等,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夏季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室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甚至对学校的一些规定具有抵触情况。中职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通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少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这种独立专行的习惯,显然是自律能力较差的表现,因此生活细节是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很多同学眼中,自律就是遵守各种约束自己的规范,这样的理解显然不对,自律本身是利用规范来创造一种秩序,使生活更加稳定,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自由。因此对于自律教育的内容,首先应该明确自律并不是约束自己,而是为了保证生活的稳定,试想如果生活中没有法律的约束,偷盗、抢劫等行为普遍存在,那么生活将会是怎样的状态?自律的最低标准是法律,但是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有更好的个人修养,以道德底线作为自律的标准,如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并不触犯法律,但属于不道德的现象,因此应该纳入到自律的范畴中,这样的自律教育内容,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中职教学中自律教学的模式
3.1树立榜样教学法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同学之间的竞争心理很强,如果充分的利用这种心理,树立良好的自律榜样,就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自律能力,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宣传的力度,利用校报和会议等形式,对良好自律的学生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讲解自律的意义和作用,真正的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导学生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清好坏和是非,可以模仿好的习惯,对于不良的事情,应该进行杜绝,形成良好的荣辱观,不要因为羡慕或嫉妒的心理,去模仿不好的事情,生活如同围城一样,自己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会有人在羡慕你,因此做好自己非常重要,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以自尊、自律或“八荣八耻”等为主题,让学生们对身边一些好的自律人物和事迹进行讲述,并分析别人之所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原因,最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第一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时,自己会怎么做?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后,要怎么应对这样的事情。
3.2循序渐进教学法
良好的自律能力,需要长时间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因此在实际的中职教学中,应该注意循环渐进的引导,在自律成长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切忌急于求成的心理,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积极的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惩罚和责怪,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影响学生自律能力的发展。与普通的高中相比,由于中职学生的成绩较差,思想不够成熟,自律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老师,会按照普通高中一样的标准,来要求中职学生,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经常会受到惩罚,这显然不利于中职学生自律能力的成长,尤其是学生刚进入到中职院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惩罚必不可少,但是要注意惩罚的程度和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制定一个梯度的惩罚制度,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次数,逐渐增加惩罚的力度,这样学生在犯错后,会重视自己犯的错误,从而及时的进行改正,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思考如何采取更好的应对方式,对于学生自律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无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不文明和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在中职院校中非常普遍,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是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受到教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中自律教育的效果较差,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学生和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结合树立榜样等形式,对学生的自律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犯错误时,不应该一味的责罚,应多点关心和宽容,让学生了解到自律的重要性,适当的进行惩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姚敏,黄河.浅析高职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04):135-137
[2] 陈岳平.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5):87
[3] 刘玮.谈中职生自律能力的培养[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03):101-103
[4] 段国苹.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14):56
[5] 杨永林.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途径[J]. 教学与管理. 2001(1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