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市第八中学 564700)
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编纂的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笔者就此谈一点拙见,求教于广大读者。
一、采用课前导入,为新课的讲解增添精彩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所产生的点题、凝神之作用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同和使用。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一年的高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的教学中,坚持采用课前导入的方法,对新课的讲解和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比如我在进行《政治文明历程》的第二单元教学时,我就针对其中古代西方文明部分选择了影响广泛、资料丰富的《木马屠城》《罗马起源》等西方传说作为引言,尽量在课件里展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画面,并采用通畅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古代西方文明的开端,让学生们犹如穿行时光隧道,感受到了西方的性格与脉动。又比如在具体的有关希腊、罗马历史的课前导入中,我用下面的段落文字——《光荣的希腊》:希腊人缔造了西方的文明,但是自己沦为野蛮人的奴隶……《雅典与斯巴达》:这是一场智慧者与勇敢者的竞争……《罗马的征服》:罗马人的征服是西方历史上最辉煌的征服,它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这样便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波澜壮阔的场面、鲜为人知的细节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不仅有导入点题之妙,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收效很好。
在这里,我想再补充一点怎样结束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切忌把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都设计得千篇一律——家庭作业的布置。我往往为了后面的教学顺利展开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在教学的最后来一段语言文字作为课堂的总结。如《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课学习完后,我告诉同学们:“大家都很熟悉美国。它与以前提到的国家不同,它是在一块新大陆上诞生的全新国家,同学们,世界的地平线上又多了一颗新星,而且将是人类的灿烂之星,因为,它的制度它的发展许多方面代表了人类当时的理想和追求……”这样,老师就比较自然地把《北美大陆的新体制》的主要内容提前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期待有准备地继续学习,同时也让老师自己的教学算是有始有终了。
二、正确处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
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 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 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德意志的统一后,可如下设问:“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思维热点,有助于学生联系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理解的空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要提高改造历史教学质量,课堂向学生的开放
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共同体”。“教学”二字,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得如何是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的。《欧洲一体化》这一课叙述了一体化建设的三件大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盟成立,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勾勒出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轮廓的三件大事,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后自己找出来,教师指导,然后让所有学生花两分钟时间识记。对于像“经济区域集团化有何利弊”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师可提示: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对发达国家利可能大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弊可能大一些,那么利在何处?弊又是什么?如何趋利避害?在“弊”面前,能否自我封闭?关起门来搞建设能否成功等。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师生要互相合作,结果才能相得益彰。
四、从历史联系现实,能够鉴古知今
教师提出问题:从欧共体出现的背景看今天东亚的发展趋势。一是欧洲不大。全洲的面积为102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略大一点。欧洲各国间往来便利;其次,欧洲人的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不可或缺的基础。特别要指出法德的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为它们在历史上是宿敌,普法战争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使法德两国之间的怨恨极深。但他们又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最大的国家,在西欧具有影响力。然而二战后初期西欧诸国已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是超级大国,是一流强国,当时西欧任何一国都不是美苏的对手,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如今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典型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美国为了应对欧盟的竞争,也发起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的区域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历史上,东亚人同属儒家文化圈,有过非常密切的合作,今天,为了加强亚洲合作的东亚共同体正在酝酿之中,亚洲共同的货币—亚元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但是,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过程中,关键是中日和解。中日在东亚的地位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与法德极为相似。中日是亚洲两个最主要的大国。中日之间曾爆发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彼此积怨很深,但中日终究也会达成谅解,化解历史上的恩怨,从而携起手来,实现亚洲的联合。东亚共同体形成后,原可引发东亚各国冲突的某些方面可以共同置于一个双边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永久消除引发彼此冲突的隐患,就像引发法德长期战争一样,其根源是两国的煤钢资源,而《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把煤钢资源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永久消除了引发两国间冲突的隐患。
总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狠下工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历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呼吁:“我们要凭借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各种东西。”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只要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一线的个位同行认真组织教学,研究教法,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