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作用

论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作用

作 者:黄艳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研究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高职护理专业2010级2个护理班级,2011年9月-2012年7月1班和2班共8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设为实验组,2班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中开展自主实践学习活动,对照组按常规教学,通过对比两组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成员基础理论知识、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考核、护理病例书写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主实践活动即可有效地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关键是优化了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自主实践活动

内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临床教学的基础,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工作的桥梁[1]。该科目主要内容涉及到每个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以及各系统常用诊疗技术与护理,这些方面需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其体系庞大,包含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病学、病理、药理、健康评估等各科内容,重点知识多,掌握难度大,并且需要和临床实际案例结合,同时又作为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的基础,是临床教学的难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中调动其自主性,使其学会主动获取、加工、整理知识直接关乎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在内科护理学习中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从学院2010级高职4个护理班级中抽取1班和2班共8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设为实验组,2班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共有学生45人,均为女同学,平均年龄为(21.17±1.69)岁,对照组43名,均为女同学,平均年龄(21.38±1.59)岁。以上全部同学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期末测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为同一名内科护理学教师教学,教材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张小来、李石、马淑贤主编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2011年2月第2次印刷的案例版《内科护理学》,以上两组同学在年龄、性别、基础知识、学习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1.2.2 实验组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以教师启迪,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1)成立学习小组。将以上45名成员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5组,每组9人,并由组员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2)活动安排:该项活动从第三学期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开始进行,即2011年9月教学第一周通知实验组成员本学期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部分章节的学习以自主实践活动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进行分组工作。在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共进行8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2次自主学习授课。每次由带教老师给出授课题目(在内科护理学课本中进行选题),共5个题目,并规定授课时间、地点、形式,由组长随机抽取,确定题目后,小组进行授课准备,包括安排授课内容、制定课时目标、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选取、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课堂授课设计,PPT课件制作等,之后按计划规定日期向全班同学进行课时目标达成的授课。带教老师作为评价人员,待小组代表授课完成后,及时和全体同学共同总结授课的可取之处与需要改进的方面,查找知识遗漏点并及时予以补救。②2次小组自主见习。小组成员可自主选择见习内容,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制定见习计划书,交由带教老师审阅,并帮其完善,之后由带教老师联系见习医院,安排见习活动。见习后,小组成员及时将见习计划书补充完整,如见习内容、见习心得、见习报告等,之后交由带教老师进行评价。③4次案例讨论。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工作经验选择8-10份典型临床病例,分给各组选择,定题后,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所选临床病例中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的原因、诱因、医疗诊断、护理诊断/问题、治疗措施、护理要点,并由一名同学对该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带教老师进行点评、补充。另外,每组成员上交一份该病对应的护理病例,由教师进行批阅。
(3)活动后评价:在8次自主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实验组成员对自主实践活动的认识程度、收获、建议。问卷收回后,由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1.3 效果评价指标
本研究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结束后对以上受试对象进行内科护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测验,成绩涵盖基础理论知识、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内科护理病例书写4个方面以50:20:20:10进行核算,总分为100分,最后根据其得分状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全部实验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成员基础理论知识、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考核、护理病例书写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数据详见下表:
表:两组成员内科护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3讨论
自主实践活动是在学习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逐步实施,达到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该种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钻研能力,一改传统教育中的“填鸭模式”,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整个学习过程动态化[3]。在进行活动时,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任务策划、制定计划、资源选择、策略调整、自我评价等系列活动,这就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化、系统化。同时进行了学生、教师角色转换,这大大提高了活动的主动性,巩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通过自主见习活动,学生能够自我选择见习内容,这提高了其求知欲,使其见习经历更具有针对性,在见习中更能结合自身对相关疾病的理解,及时查缺补漏,纠正错误观点,这对于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成功有机结合发挥极大地促进作用。另外,在本研究中,注重案例自主学习,帮助其系统、全面地看待临床疾病,并按照实际临床要求,指导其书写护理文书,这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临床工作,正确看到护理任务[4]。在本研究中,多次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这对于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自主授课、自主见习和案例讨论等8次自主实践活动显示出1.自主实践活动既有协作又有分工,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成长的能力。2.自主实践活动既有探究又有钻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自主实践活动既有发现又有求证,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热爱专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实践活动即可有效地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关键是优化了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令阁  “学生自主授课” 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尝试   [J]《卫生职业教》 2012(20):236-238.
[2]王俊杰  论合作学习与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140-141
[3] 张令令  李娜.临床能力培养在内科教学中的体现  [J]《教育与管理》2013、12(9):591-192
[4]孙经武 刘成霞  马莲环等  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13.

作者简介:黄艳萍,女,1964年7月生,籍贯:江西宜,民族: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教学管理,医学知识普及与培训,高职医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