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特别是女生到了高中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使得女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更加明显,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部分女生以请例假为由,不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就要对特别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以培养她们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育教学;教师修养兴趣培养
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研究当前高中女生生理、心理向成熟发展,情绪上敏感、含蓄,耐疲劳能力较差等。可加强与初中体育教材的衔接,避免重复;注重开展形体方面的教学;努力培养高中女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锻炼不仅能满足发展高中女生体力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高中女生发展心理素质,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强调加强高中女生的自我锻炼效果评价能力,达到增长知识、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了解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
一、当前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1.生理特点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2.心理特点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的嘲笑等等。
3.个体性差异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素质、技能等差异性很大,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又有明显区别,一个动作没有学会、学得怎么样,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来。此时,往往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失败感、自卑感。另外,许多体育项目,学生间是集体配合练习完成的,这就要求练习者有很强的集体意识,而差生在集体项目中容易受到排斥,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现在一提起考试,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提倡应用考试,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发展女生的兴趣
高中阶段,男女生已开始实行男女分班上课,使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学,发展并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通过调查,喜欢球类的女生占59%,喜欢韵律健美操的占12%,舞蹈占14%,故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多安排她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球类,但也要通过个别访谈及分析的方法,了解原因并加以分析,予以解决,使适合女生的项目让女生喜欢并爱上这一项目。在教学中,采用简单优美地动作加上悦耳地音乐伴奏,并通过老师积极地情绪感染,教师要善于渲染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渐渐地喜欢上这一运动。又如,耐久跑教学是一项比较枯燥单调地教材,在练习中,女生也特别不喜欢这个项目,经常以各种理由来搪塞,故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越野跑、超越跑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外公路上进行跑步,并可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安排距离的远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循序渐进,树立自尊心
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过失”,如完不成动作、畏惧、消极等。教师应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言语和热情温和的态度去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鼓起勇气。高中阶段的女生自尊心十分强烈,教师要格外给以维护,才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
五、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努力争取成为学生喜欢信任的老师。曾有同仁做过调查,得出高中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的前十项条件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容易交往;认真负责;不打骂学生.脾气好;专业水平高;关心爱护学生;严肃;多给一些自由活动时间;严格要求;能够与学生一起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在课余时间要经常进行培训,充实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落伍,在素质教育今天,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教学方式,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002年5月 中国学校体育出版社
[2]《学校体育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3]《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论文集》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