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作 者:蒋思秀 (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 553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现象。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在几十分钟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就个人的观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从“自主探索”中创新
在数学教学时,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气氛中,使创新精神得到落实。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面积的比较”中,教师发给每人一张带有长方形图案的练习纸。让学生照着周长画一圈,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产生(感知)“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周长是一条线……”。然后让学生用颜色笔添长方形的画;面积是指“画”的大小……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思维,得出长方形周长、面积的不同点是:“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同,形状不同,公式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这样得出的结论被肯定时学生非常高兴,他们自主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又形成概念的这一过程,都是在愉快中进行的,并且创新的精神得到重视培养。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孩子创造力的原动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精心创设好的教育情境,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可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操作是智慧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发给学生两张不规则的纸,要求学生操作:(1)用其中一张纸裁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张纸尝试裁出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加强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了主动性,兴趣提高了,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拼、剪、摆、折、画、量、说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达到“以动激趣”的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我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养成审题认真、解题后验算的习惯;养成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爱思考的习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导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感,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从抑制到兴奋,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例如可以通过儿歌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将学生迅速地引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在教学《小小养殖场》一课时,上课时我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数鸭子》儿歌,让学生跟着一起唱,这样很快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精神,一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五、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