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常 昀
(贵州省赫章县朱明乡初级中学 553206)
大
中
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达到语文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和实现我们的教学效率,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如下探讨: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如上《苏州园林》,我用多媒体展示其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提高课堂效率。在《洲际导弹自述》的课前导入时,我以科技?国防知识抢答赛方式引入课题,学生兴致高,课堂效果好。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①将这篇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②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④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⑤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三、俯下身子,平等对话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转变观念更新自己,而是一言堂的自我表演忘乎所以,又何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道:“当老师的,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一寸一寸朝前走。”既然语文教师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那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们,就不能关起门来在教学大纲教材上动死脑筋,做花样文章,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该努力去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他们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和文本、学生组成富有活力的铁三角,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呼吸。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平等对话呢?首先,语文教师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心连心”。一提到师生关系,人们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好像尊严就是师道的核心似的,殊不知,这种让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只有恭恭敬敬地听和做,师生之间授受关系泾渭分明的尊严,只能算是冠冕堂皇的假尊严,好似皇帝的新装,真正的尊严应该是教师放下架子,树立“我和你,心相连,同住一课堂”的新思想,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亲其师而信其道”,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能让我们的师道真正潇洒地尊严一回。在语文的背诵教学中,班上学生常有畏难情绪,背诵的任务有时不能按规定完成,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先是自己背诵,从中感受背诵文字的脉络并提取背诵过程中的诀窍,接着背诵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看看,我这个70后的“老”师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你们这些90后的“新”生怎么就不能“更上一层楼”呢?至于实在无法按规定完成的个别学生,我就让小组组长降低难度使他们闯关成功。比如背诵朱自清的《春》一文,按规定要一次性背完,但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就先与之交流背诵经验,然后让他们学会按《春》中所描绘的几幅图依次背诵。有人问我:“干吗这样折腾自己呢?”我笑着答道:“乐在其中也。”其次,放飞课堂,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自由课堂,“怪哉”课堂,让课堂成为有故事的“百草园”,而不是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的“三味书屋”。 就拿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还是既有批判又有表现?无疑地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只要能言之有理,我们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四、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朗读目的与情感之间 朗读时间与情感的联系。
总之,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过程,是课堂艺术的发挥,是课堂效果的很好体现。这就取决于教者的情、趣、理的挖掘。但教者必须立足于本课堂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的经验,实践反思,不断充实,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有效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