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 者:谭 杰
(贵州省金沙县太平乡幼儿园 551808)
大
中
小
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中、在家庭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做一名善听的教师,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我们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学说话"的环境时,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我是个好宝宝"游戏中,如果扮演客人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做客人要讲礼貌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客人"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表达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通过直接感知,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感知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内容。例如冬天,教师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可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如“绿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在下雪天,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丽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会说:“像雪白的棉花。”“像白糖。”“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欣赏雪景,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丰富幼儿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宽阔了,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丰富的活动材料
早期阅读是通过积累各种阅读经验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出发,分层次、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除了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外,还摆放了一些指导游戏活动的“工具书”,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符号或图例及常见的文字,自主自如地去完成如美工制作、搭建楼房等游戏活动。此外,我们还引导小朋友将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共读;并装订了一些空白册子,准备了一些废弃的画报、胶水、剪刀及各种绘画工具,启发幼儿自编自制图书,大大增加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除了为幼儿准备那些语言游戏外,我们还利用废弃的电话机为幼儿创造一个私密空间,幼儿可以在那里“煲电话粥”;让幼儿钻在大箱子做的电视机里模仿播音员进行播音表演等等;我们还让幼儿学会了录音机的录音和播放的方法,鼓励幼儿将自己讲的故事、朗诵的诗歌录下来放给大家听。
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四、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流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孩子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例如:有三、五个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她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小张在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她们的语言表现。她们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总之,崭新的21世纪已经向我们走来,在高科技迅速产业化的巨大冲击波动下,未来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由于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不难预料,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将高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以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如果暂把这句话中的主语改为幼儿,恐怕也不为过吧。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而发展幼儿的全面素质,更是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