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方法

作 者:易 俣 (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茶亭小学 561402)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静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互动状态发展。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要比主观的说教与被动的听课效果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积极互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甚至隐性的师自互动、生自互动的深度和广度,都影响着课堂中教与学的效果。因为数学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必须靠多元、多向的课堂互动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了“买文具”、“买书”等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二、教学选题内容上的互动
教学内容选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切入点,让师生(包括师生和生生)能互动。也就是说我们的互动教学行为必须适时、适地、适时,不能为互动而互动。不管新课程如何改革,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性的教学永远是不可摒弃的,它永远是知识传授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反对“满堂灌”、“填鸭式”,但也不能走极端将它完全否定,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互动时,选题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找准适合互动的课题或课题中最佳的互动切入点而互动,切忌生搬硬套,老师们请谨记:强扭的瓜不甜!
三、实施有趣教学情景互动
教学时,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师生愿互动,也是知识策略互动应注意的环节。我们认为,实施情景互动,首先应注意选择的教学情境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或能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材料,或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学情境应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其三,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主题学生愿意参与讨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见解可发表。此外,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做到:问题?“精”,在所学习知识体系中具有典型性;问题“巧”,能深化主题;问题?“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拓展知识获取面。
四、教师要适时地组织互动
师生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全体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请小朋友数出1000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10000可以怎样数?这时,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这么多!”教室里充满了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个五角星。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有效的课堂小组互动活动
小组活动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流。交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即“想说”,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能听懂从而积极响应,理解与辨析,给予正确评价,即“会听”。交流中能有机会说的同学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在大多数时间是以“听”的方式参与交流的。教师应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权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小组交流时别做闲人,而是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加以指导。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唯有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得以发展,一言堂才变成真正意义的群言堂,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互动
加强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展示生活这个大舞台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增进对应用数学的信心。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通过让每位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到有效交流的“快乐”。从而使数学活动进行有效交流,达到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才能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章志光. 《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