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作 者:江 浩 (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教育管理中心 551806)

 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标准都给教育带来新的形势。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永远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变的主旋。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口号多发的时期,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及工作者都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而高素质教师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实施上,要探索教与学多种方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行深入研讨并指出具体要求。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从根本上来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是解决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办法
1.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教师的行为引向比敬业、比奉献、比实效上来。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按照教学常规的每个环节的要求,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
2.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以新课程教材教学培训为契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以教研活动为基础,以集体备课研究和多媒体运用等为手段,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画简笔画,设计教学、备写教案、认真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为内容,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以规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
3.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交流活动,达到传递信息、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4.加强对教师考核,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细则,立足过程。把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教学研究活动纳入考核内容中,认真组织实施,以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确保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5.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科学合理设计教学
即教师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安排好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即要能寻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联络点、结合点、兴奋点和生长点。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发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不仅能让学生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学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和重要问题。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案写好了,课也备好了,写好了教案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更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已烂然于心,无须再研究,结果教学效果一般,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前的20分钟,对已写过的教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修改和准备,第一,研究修改教法,要求教法必须能为本节课服务,必须生动活泼。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求设计两种教法,在上课之前仔细琢磨,确定其中一种。第二,收心养神,情绪在人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室,这样讲起来才精神、愉快、充满活力。第三,备语调、备高潮。我们有的教师,语不高声,笑不露齿,表情单一,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在课前备课时练习讲课高潮时的语调、语气,在讲课中做到抑扬顿挫,感情丰富,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第四,备教态,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讲给学生,而要注意演给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者的感染力,课堂吸引力。
四、注重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管理
针对这个环节,我管理区对《布置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这个环节开展了专题讲座。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三精、三必、三杜绝”。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性。不同的科目的要求设计作业不同,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精心批改作业方面,教师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不使用“×”,必须用鼓励性语言,同时,学校要求教师采取“一对一”面批的形式,把批改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督促学生改正、更正,并进行再次批改。坚决杜绝教师误批现象。精心小结。善于总结工作才会有提高,细节决定成败。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建立“错题档案”记录,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常错的典型试题进行简单地登记、分析、归纳、小结,记录在“教师作业批改本”中。坚决杜绝了教师的随意性。为科学有效在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典型的学生作业案例。
总之,关于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观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还有很多要探讨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提供些基本的理念和做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广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我管理区特色的新课程教学管理新路子,为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我管理区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