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大学生社区社工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社区社工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 者:严勇杰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随着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大学生毕业后到社区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我国大学生社区社工发展时间短,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区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本文将以大学生社区社工队伍为中心,分析其现状、发展困境,并提出笔者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社工;发展困境;对策

2005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大学生的目标。”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重视社工人才数量的培养,明确提出到2015年、2020年分别培养出200万社工专业人才、300万社工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预示着社工队伍建设序幕的启动,同时又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加上上述政策出台,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进社区工作也就顺理成章。
当前,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今后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基层社区工作。但是高校大学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也将会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社区社工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杭州、南京、宁波、北京等城市关于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资料研究、调查发现,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能够给社区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力量。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后,创新性的开设了工作微博、社区论坛、社区百事通、论坛答疑、便民服务等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由于社区社工的工作性质,居民并不能完全的了解、理解其工作内容,所以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工的信任度低、认同度低。同时,大学生社工工作经验不足、大学生社工待遇偏低等问题,致使大学生社工队伍发展的不稳定。其中,北京市和南京市的大学生社工流失率达分别为 24%和17%以上。
另外,近期某对宁波和杭州等地的部分大学生社工进行调查,显示49.1%的大学生社工从事社区工作的时间都集中在7-9个月,工龄在9个月以上的仅为31%,7个月以下的占19.9%。
二、大学生社工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1、工资收入不高,付出多回报少
经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社工认为自己工资待遇偏低,待遇与付出不对等。他们认为,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常一人身兼数职,导致工作任务重。除了工作日要正常上班外,周末还需轮流值班,工作时间长;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时间紧迫的重要事件时,更是没日没夜地加班。
2、社会阅历不深,实践能力较弱
在大学生社区社工队伍中,专业对口出身的不多,导致社区工作知识相对缺乏。再加上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办公室事务与居民交流的关系,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的存在。缺乏了良好的沟通基础,工作的开展也就更加难了。
3、各地薪酬不一、政策缺乏执行
虽然,我们明确了大学生社工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职责属于民政类,但现实中,很多的大学生社工都不是从事法律咨询、劳动保障和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却与以往的居委会差不多,承担一些事务性的活。而有一些地方,至今仍没有把公积金放在工资单内,有些地方也只是象征性地按政策的最低标准意思意思,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各地都缺乏执行力。
4、政府社会不分,强政府弱社会
我国的街道办事处既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又作为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与协调者,行使社区自治的职能,存在政府与社会不分的矛盾。法律中明确表明,居委会的性质被定位于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双重身份:基层政权和居民组织。现实中,一旦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就会造成居民委员会过度行政化,而街道办事处由于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的不统一,就会不断造成权责不一,继续影响社区制的发展。
5、社工身份尴尬,社会认同较低
高校大学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后,不是公务员身份,不是事业编制,也不是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可能是劳务派遣,社工对自己的身份不满意。社区社工的社会认同度也较低,首先是对于其身份地位的不认同,其次是对社区社工工作内内容的不认同。由于大学生社区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要参与事务性管理,与专业技术性工作差别较大,导致社会人认为大学生社式就是"社区大妈"。
三、关于大学生社区社工发展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1、努力设计完善的社工薪酬体系,确保大学生社工的生活保障
我国大学生社工队伍的流失率还是很高,其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还是因为收入太低,生活状况不好。据了解,一个大学生社工一年实际拿到也就3-5万元。在杭州、上海等地,这样的工资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至于买房结婚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长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可这样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树立长期的发展观念,努力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只要在薪酬体系方面设计科学合理,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社会工作,才能确保大学生社工稳定发展。
2、大力宣传大学生社工工作范畴,促使大众全力支持社区工作
造成大学生社工队伍的流失,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的认知度比较低,社会大众不了解、不理解以及不支持其工作。现实中,很多人甚至大学生社工的家长都会认为社工只是做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没有发展空间,导致部分大学生社工感到尴尬与失落。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力量,大力宣传大学生社工事迹,传播社工的工作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大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以及大学生社工群体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的工作,让社工的工作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与认同。
3、努力健全社工队伍的培养机制,切实提升社区社工工作水平
大学生社工经验少,公信度低,这也反映了在人才培养使用上是不完善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社工的岗位,提高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让更多有专业素养的大学生社工在岗位上进行工作。同时,更要通过规划制定大学生社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发展方向,让大家感到工作有动力,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的前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加的注重岗位培训,通过岗位培训促使大学生社工获取更好的岗位技能,在规定中要明确规定社工一年一次培训,并建立网络交流版块促进大学生社工互相交流学习,还要设立“全国大学生社工业务咨询培训网站”为其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和工作帮助。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从源头上提高大学生社工队伍的质量,政府应该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高校开展专业人才的委培,对适合并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暑期实践等环节上进行提前强化训练,从社区发展以及知识传授的源头上进行对接,切实提升大学生社工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
[2]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