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 者:杨颖迪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备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音准和节奏感,培养学生歌唱表演能力,实现声乐教学目标。本文在分析多媒体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集成性;可视化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交互性
当多媒体将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显示出来之后,学习者便会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引起媒体做出另外一种反应。具体而言,学习者能够与计算机进行相互“交流”,并且能够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通过对交互性特点的合理运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集成性
由于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这使其能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集成。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于多媒体提供的各种外部刺激,从而使学习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三)控制性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计算机为中心,并通过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能够对计算机之外其它设备上的多媒体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利用,这便是多媒体控制性的集中体现。多媒体的这一特点使之在教学应用中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声乐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枯燥、乏味的声乐训练,不但增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致使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像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音乐情感与声乐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使原本静态的教学方式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但能够从中听到优美的旋律,而且还能看到与之相关的影像,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提高声乐学习效率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进一步缓解师资方面的压力,对声乐课程进行了改制,采用了集体授课的形式。由于学生的声乐基础参差不齐,致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都大幅度下降。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集体授课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的听、看、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还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同时接受某一声乐作品的处理和实践表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声乐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音准和节奏感
作为一名声乐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的节奏感和准确的音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在表达声乐作品内涵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在这一过程中,准确的音准以及音源伴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意境与情趣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和理解,不但有利于学生练声,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感。同时,也不需要教师从旁伴奏,这样教师便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教学效果自然会获得显著提高。
(四)有利于教学内容直观化
嗓音塑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仅仅依靠枯燥的声乐理论讲解进行歌唱发声学习和练习,学生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歌唱器官生理解剖图、发声过程图等,将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直观化演示,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发声原理和发声状态,提高发声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
传统声乐教学过于死板、僵化,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的主体性,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阻碍学生在声乐活动中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呈现歌曲所传达的意境,使学生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获取歌曲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音乐情绪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析声乐教学重点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挂图和口头说明的方式讲解发声原理、发声状态,这种静态的、抽象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难以准确掌握声乐教学重点。而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直观地、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歌唱器官在活动时的肌肉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声乐学习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气息对抗”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歌唱发声过程、气息流向、肌肉运动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语言难以描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将重点教学部分进行定格、回放、放慢、放大处理,从而使学生了解“白”、“低”、“压”等声音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声乐训练可视化
例如,教师可在声乐训练中使用Audition或Cakewolk软件的多轨录音功能,直观展现学生的声音波形,让学生将声音波形与同步五线谱进行对比,进而判断自己的音准是否到位。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反复对比、纠正发音,体会声带及歌唱肌肉群的运动规律,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发音的声线途径,提高学生声乐训练效果。同时,教师也可将声乐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录像的形式复制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纠正过的正确发音不断去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唱歌记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把握歌唱情感
声乐演唱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掌握歌唱技巧,更要把控好歌曲的情感,从确保歌声富有艺术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把控一直是教学难点,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加之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进而增加了学生把握歌唱情感的难度。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取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进而增强对歌唱情感的把握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水谣》这首歌曲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相关音像资料,直观展示我们的兄弟同胞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的情景,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思想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使学生歌唱时融入爱国之情以及对抗日英雄的赞美之情。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表演机会,使学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丰富演唱经验、增强舞台表演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获取演唱表演的机会很少,不仅无法有效缓解学生对舞台的畏惧感、紧张感和陌生感,而且也难以让学生掌握自己的演唱表演能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少有的几次登台表演过程录制下来,通过回放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同时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的不足,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录像,让学生增强舞台画面感,逐步消除对舞台的畏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表演感和形象感奠定基础。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实现声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适度性、合理性,不能过于依靠或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多媒体技术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妥善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性与教师主导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声乐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刘振东.与时俱进,为传统声乐教学注入新活力——谈现代技术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09(10).
[2]熊陈.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1(2).
[3]张威.试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