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吴秀琴 (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汉屯学校 551700)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创新能力包括深刻的认识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点燃创新的火花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跃的思维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信赖于主体的求知欲。因而,语文教学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挂图、实物、投影、课件等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绪,将录像、表演、艺术欣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牵牛花》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山坡上的牵牛花,丛林中的野菊,小路边的芙蓉,池塘边的睡莲。一切组合都是那么协调,让人赏心悦目。最精彩的是当老师问“如果要使这幅画更完美,我们还可以给它加上些什么?”教室里小手林立,个个跃跃欲试,有人说:“画上蓝天白云和初升的太阳,因此在太阳的照射下,花儿才会开得这样艳。”有人说:“在草地上或丛林里,还可以画上茅屋、小亭,使他充满生活气息”……于是教师让同学补画这幅画,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描述,这时,不论哪位同学描述的都比课文内容丰富,语言都比课文有情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想象有下列几种类型:(1)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在描写“双龙”后,作者写道:“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物名目有四十多。”教师可利用这一概述句,让学生进行扩想,写出一种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样子。(2)续想: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写续想象作文。如教学《粜米》、《凡卡》等文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为题说话、写作。(3)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连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为此,我一是利用教材学联想。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二是指导学生打比方。打比方需要联想,比喻新奇巧妙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三是开放课堂搞创新。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要学生结合现实实事,寻找联想物,动手搞创新,学写小设想等。(4)补想:课文中有许多“空白”之处,教师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补想。如《丰碑》一课中,将军在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当中留下了将军由愕然、沉痛转为自豪、崇敬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教学时,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补一补当时将军的心理活动,并体会作者为什么不写上的原因。
三、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唯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珍珠泉》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处山村的特点创设问题,让学生说说所见到的泉水有什么特点?《珍珠泉》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要怎样写?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课文没有写出泉水的味道我要把它写出来;有的说作者没有把泉水的开发设想写出来,我要把它开发成矿泉水出售,让更多的人品尝它、了解它。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在看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少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上的小石子放进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水没过了他的手指。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