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提升自我,优化环境,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提升自我,优化环境,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作 者:郭智敏 刘爱民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摘    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浅析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人,到历史最高点。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大多数企业在2014年都有增编计划,但是在用人方面会比以往更加谨小慎微。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必须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基数的持续扩大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社会总体的就业矛盾进一步深化,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稳定性较差。在对某高职院校(以SWJD为例)就业情况的回访调查中发现,一年内约占55%的毕业生更换了初始工作,两年内约占45%的毕业生更换工作两次以上,高频率的岗位变动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稳定性差,原本“就业难”的问题再加就业稳定性问题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第二、消极被动的择业心理。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在面临就业时会因为“技不如人”而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根据SWJD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有超过35%的同学在等待推荐工作。
第三、职业期望存在较大落差。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他们希望在市场竞争中谋取好的职位;另一方面,残酷的竞争压力使高职毕业生的期望值大大降低。
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要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必须着力从根本上转变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以培养适合社会竞争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一)以毕业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学生是就业主体,要想提高就业质量,先要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第一、着力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标准发生偏移、诚信观念缺失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第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业务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质量,狠抓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
第三、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甚至遭遇心理危机,这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快速转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①大力倡导“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学生们到社会上磨炼意志品质,积累工作经验,然后再谋发展。②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就业。鼓励毕业生去边远地区、去条件艰苦的地区磨炼自己,找到需要自己,适合自己,能锤炼发展自己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鼓励自主创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应结合拥有“一技之长”的特点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创就业道路,这既避免了当下就业难的压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毕业生的才智,寻找到新的就业路径并且由创业带动一大批学生就业。
(二)通过高职院校的改革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
第一、通过规范招生以保证生源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急剧下降,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潜在威胁,必然会引起高职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在建设、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缺陷,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因此,必须尽早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到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中来,确立优质的师资队伍的管理模式。
第三、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设置专业一定要做市场调查,做人才需求分析,要考虑各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岗位的特殊要求。
第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之路。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人才的教育与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既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三)通过政府引导创造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能包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政府在改善就业环境软硬件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第一、扶持、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政府要做好规划,多给去西部和基层的毕业生政策优惠,对到中小城市就业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毕业生就业。
第二、合理制订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目前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上甚至出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中专技校生、农民工身价趋同的现象,容易引发“读书无用论”,不利于国家“教育兴国”战略,所以政府着力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工资待遇问题,确保学校实施教育和民众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在我国现有的高校教学体制下,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办学特色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很多工作技能、技巧、实际动手能力、就业期望值、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有很多的优势,用人企业往往也是根据空缺职位所需要的技术要求来考虑拥有“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让这类毕业生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特长,使社会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只要高职院校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校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毕业生们必将越来越能胜任社会各行业的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参考文献
[1]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J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 J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