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作 者:顾小平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 564100)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只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 学习方法

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由低效走向优化,反思以往,很有必要。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应该适应社会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贯穿到政治的学习中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着教学模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这对于获取高效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多媒体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对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
二、要学会分析课本内容
初中阶段的政治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的态度,想要学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中学生获得政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本,因此,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分析政治课本内容。对于课本详细内容则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步:
(1)学生要全面涉猎课文,搞清有几部分内容,有哪些图片;
(2)细读每段课文,归纳综合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政治学问要点;
(3)精读重要段落,着重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
(4)政治课本中的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刷印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以案例为载体
案例交往式教学过程中,案例是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知识的载体,案例质量的高低是案例交往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为此,案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真实性。案例必须源于历史或现实社会生活,是从历史或现实生活实践中提取的,且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针对性。所选案例与学生身边和周围的事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案例的参与者有的年龄要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才会引起关注、兴趣。
(3)时效性。案例应是新发生的事,学生爱听,也容易缩短教师与学生在年龄上的差距。
(4)典型性。所选案例应是同类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5)探究性。案例不能过于简单,应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才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案例的内容简单,学生观点一致,不存在什么问题或争议的话,这样的案例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些有激烈观点的冲突,没有处理方法和结论的案例,往往内涵丰富,它能吸引学生透过各种表面现象,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面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
(6)目标性。在案例交往式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知识体系。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新课导入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精炼、贴切、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给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个贴切的导入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总之,学生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合作者。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顾瑾.劲帆远航—教改10年回顾[M].上海交大出版社,2009.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5.
[3]冯克诚.《中小学生思想政治课业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指导》,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元月
[4]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