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作 者:迟晓伟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合展小学 137400)

摘   要:能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其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更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

虽然素质教育的大旗已经高高举起了好多年,但是素质教育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在“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过程”等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但教学质量却一直没什么提高。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付出了很多辛苦,学生却没有明显的收获,使我倍感困惑。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而我们却还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中,减不下负来。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学习是减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指导做好预习,教会学生预习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平台,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好数学课本,是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而学好数学,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探究,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一个解惑者。预习好数学知识,是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每次教学新内容之前,都要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习预习之前,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预习时,要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可以先出示下面两道题:(1)84÷12 (2)36÷6 。因为这是两道整数除法算式,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道题并不觉得难,然后在出示(3)8.4÷12(4)3.6÷6,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自己寻找规律。在指导预习过程中,紧紧抓住这种内在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让学生归纳出新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的解决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的轻松,既让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也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二、教学过程互动,在教学中渗透学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并自觉探索,从而掌握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多多采取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努力指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会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中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较好的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主动地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思考,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效的将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的学法和老师的教法能够密切配合,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乘法时,先让学生做4.2×6,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做0.42×6,0.42×0.7等,让学生先观察,再总结,归纳出“积的变化是因数变化的积”。
三、引导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掌握学法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在教学设计问题这一主题下,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是拓展思维的有效方法,并力求熟悉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和问难,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比如,在教授小数除法中,可以先让学生试做28÷7,随后再做2.8÷7,0.28÷7,0.028÷7,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商,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1)被除数缩小,商也跟着缩小。(2)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商的小数点也随着向左移动相同的位数。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小数的除法和整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小数除法。
四、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分为,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一)合理把握时机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置身于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前提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而在这其中把握好合理的时机则是必要因素。只有当内在动因和外部因素都满足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效果最佳。
1.内在动机。单靠学生的个人智慧和能力要完成合作学习,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当学生在迫切需要与他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帮忙的时候,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2.外部因素。内在动机固然重要,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视,合作情景的创设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教师的亲和力更是调动合作学习长效进行的保障。
(二)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综合因素考虑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分配,这样才能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内成员要注意合理分工,谁担任组长,谁负责记录,汇报等都应分工明确,是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避免吃“大锅饭”,达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当然组内成员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尝试改变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大家学会合作。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益,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齐建芬.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2]赵金福.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小学科学:教师,2011,(7)
[3]王晓红.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4)
[4]王淑敏.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