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高校大学生教学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校大学生教学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作 者:马文军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当前,大多高校对教学与学生德育工作都采取单独管理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之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高校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一体化模式,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本文以某学院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和总结其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一体化机制及运作经验,以为其他高校德育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德育育;一体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给高校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必须要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总体管理水平,才能够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而建立起教学与德育教育一体化机制是化解当前高校遇到的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高校当前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与德育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二者之间严重缺乏一致性,这直接导致了各种管理漏洞和缺陷频频出现,例如学校与院系之间的管理缺乏联动性,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学风建设与教风建设相脱节,工作方针不统一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高校管理效率和水平。通常,高校管理重心都放在了院系层面,每条业务线都对应不同的主管部门,例如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学工处负责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院系层面,院教务办负责教学事务管理工作,学工办则负责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种管理制度安排导致教学与德育管理工作被严重割裂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纵向联系,但是横向协调性、沟通性被严重削弱,这也就容易导致院校两级机构在开展教务、学生工作时遇到一盘散沙,难以保持全局协调一致。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想促进学风与教风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1.1学生成人与成才出现严重分化
由于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相互独立和分割,两条业务线严重缺乏联动性和配合性,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和指标,忽视对学生品格的塑造;而学工处只负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忽视学生的学习方面。在工作上,教师与学工处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直接学校管理资源过于分散,管理效率严重偏低。不难想象,这种管理模式下催生出的教育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成人与成才严重分化,即成绩优秀的学生存在思想品德问题,而思想品德作风突出的学生成绩不佳。对于某学院这种新生代高校来说,管理人员匮乏、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必须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思想,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2.某学院开展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制度建设的优势与条件
某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教育部批准的一所独立本科院校,如今已走过了8个年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里的新生力量。新的起点新的发展机遇,此学院没有其他老牌院校那么大的历史包袱,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是一支富有改革创新理念的先进队伍。同时,此学院的办校理念、倡导的阳光文化等都是其开展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制度改革的优势与基础。  
2.1某学院具有良好的改革和创新基础
只有八岁,它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没有其他老牌院校深厚的故步自封思想,是勇于接受新鲜事务的新生力量,而这也是开展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势条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之间关于人才、教学资源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同层次的大学之间为争抢排名、知名度展开了激烈的肉搏,例如作为“985”方阵里的大学都在努力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一本院校则在为成为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努力;二本院校也在为晋升一本相互较劲。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已形成,高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8年的奋斗和进取,某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教研体系和管理框架,但是由于起点较晚,与其他高校的竞争还显得力不从心,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如果采取跟随战略,走别人走过的路去寻找发展机会,则前景必然不容乐观。某学院不能采用单一的跟随战略,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创新的优势,以更加博大的胸襟去谋求新的发展路径。某学院要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优秀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创新,走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带头开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之路。   
2.2某学院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某学院成立于我国启动高等教育改革时期之后,它所具有的新的办学观念、价值、愿景都是推动改革和创新的良好思想基础。例如,它所秉持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轴性理论、它具备公办大学的稳定性和民办大学的灵活性、它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制度等,这些都是某学院今后开展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念和方针。
2.3某学院拥有一支锐意创新的办学队伍
某学院在建校之初,就树立了创办中国民办新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吸引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教职工队伍,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积极进取的心态、敢于创新的勇气。在这样一群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教职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某学院精心规划了未来学院两个阶段式发展蓝图,即以新时期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建立办学体制,打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夯实办学基础、向外延式努力拓展以及以育人为本、教学中心、科研为本的内涵式发展。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拼搏,终于将某学院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       
3.大力践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理念
3.1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合理分工
某学院为了促进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改革目标的实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将原来的学生处撤销,将其管理职能并入到教务处,教务处下设立四个管理部门,即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其次是要将院系管理权限下沉,原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同时要负责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保证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相融合。同时,重新配置学院办公室人员、合理划分部门管理职责,学院办综合统筹教学、科研、学工、党务、行政人事工作,这就为开展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3.2完善和创新一体化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基础上,按照一体化制度目标要求,加强校团委、学工部以及学生社团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沟通,不断增强学员教学与学生统一管理力量,切实提高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的运行机制工作效率,保证其工作理念和部署能够通过各单位有效传导下去,落实到实处。例如,某学院当前正在推行的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就是专门为教职人员与学生工作人员建立了正式的业务交流和沟通过平台,同时教务处负责综合统筹工作,组织团委口、社团口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积极参与会议商讨,为推行教学与德育教育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3.3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建设
建立教学和德育教育一体化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高效传递、利用和共享,为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持,促使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电脑化方向发展和过渡,切实提高一体化制度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对此,某学院领导层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拨款和调配工作人员着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短时期内建立了学院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一体化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通过实现教学与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来提高一体化制度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切实提高院校两级管理联动性和协调性水平。 
3.4加强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建设
人才培养要从教、学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为了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某学院正在尝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制,打造一个全校一体化、无缝对接、管理重心下沉的专业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学与品德齐头并进,动员全校教职工都参与其中。在新的育人工作制度下,辅导员、院校领导、教师、班干部都有发挥自身作用的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5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意识和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摒弃民族意识中消极的、不利于民族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为本民族的优秀人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振兴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此外,应注重日常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全面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并把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辅助教学活动、能力培训活动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结束语
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将教学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合并,而是要在制度上合理安排和设计,促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因此,要从教学与育人的结合点出发,以专业学习为重心,不断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实现专业学习与品德教育相互融合,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冉,章建兰. 独立学院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研究[J ]. 高等教育研究,2008,25(6):51- 55.
[2]王虎. 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原因分析[J ]. 新余学院学报,2010,32(4):13- 13.
[3]陈少飞. 高职院校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研究[J ]. 广州大学学报,2007(11).
[4] 杨宝航.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