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探析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探析

作 者:范新兰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基金项目:2024年新疆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GZZD01)。2024年度新疆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党建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间衔接”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XDJ2024035)。
 
摘   要:本文从突出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协同教研,融通课程资源,强化实践育人等探讨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育人实效更加明显
大中小学思政课在集体备课、培训培养、实践研修等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让思政课教师能够了解其他学段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同向发力、同行同向的育人效应不断显现。
(二)资源统筹更加有效
一体化贯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鲜活教学案例,把各学段思政课资源有效统筹共享,搭建思政大平台,打通了校际之间的教学壁垒,增强了思政大师资,丰富了育人资源,拓展了育人空间,实现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增强使命担当。
(三)合力效应不断显现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不同学段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而且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大中小学思政课“同研同学”和校内校外“同源同动”,校际联动、教研驱动、平台互动、活动推动,构筑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兼顾整体与分段的教育理念有待加强
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体系把握有待加强。一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是熟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问题依然存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认识不够清晰。
(二)基于共识与辅助的互信关系尚需完善
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规划不足,部分学校引导力没有充分显现、部分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大中小学各学段衔接实现机制及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一体化教学案例资源选取不够紧密。
(三)架起大学与中小学共同体建设桥梁还需深入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机制,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使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的整体评价难以开展。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推动大中小学在实践互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研学机会相对较少。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突出目标导向,抓好一体化顶层设计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明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完善和优化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及效果评价,联系可持续地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思政工作格局。小学阶段认知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结合情感价值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以体验情境为主,落实核心素养,持续进阶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以理性思维为主,充分把握学情,深度进阶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不仅要夯实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引领学生增强价值认同,增强使命担当。在分层分类施教的基础上,强调统一性、贯穿性和内在的整合性,实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二)提升教师素质,完善一体化协同教研
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师生比配备,根据班级数和课时量指导学校核定思政课教师配备标准。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师队伍培训。集体备课可结合教学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强化共同体的指导力和辐射力,逐步建立名师牵头、骨干示范、线上线下一体化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团队采用“1+5+N”模式:“1”是一所牵头校,“5”是高职、中职、高中、初中、小学5个学段,“N”是一个或多个市区县乡镇,设立联合教研常设机构或联络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教研活动时间、内容形式,形成常态化集体备课联络机制和纵向备课制度,打造区域高水平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
(三)融通课程资源,搭建一体化共享平台
梳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充分融通课程教学资源。搭建一体化共享数字资源库。依据课程逻辑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思政小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相结合,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蓄水池”。多角度多元发力,打造思政“金课”。加强资源共同体的整合作用,切实发挥好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作用,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走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助力,实现教育扩优提质。
(四)强化实践育人,打通一体化知行链路
实践育人可依托研修基地,建立实践育人中心,组建教师共同体,积极开发实践教学示范教案课程。建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构建课程实践、校园实践、云端实践及社会实践的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开展大学里的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体验行走的的思政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行动的自主升华。丰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让思政教育的知与行在一体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循环上升,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突出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协同教研,融通课程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实践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