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萨克族素有“马背上的骑手”之称,古朴的民风,独特的生活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民族饮食文化、民族运动......根据我县哈萨克族文化资源,结合本园实际条件制定出民族文化教育目标。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分类教学,加强幼儿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键字]哈萨克族 传统文化 各年龄段 民族教育
阿克塞县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县,哈萨克族素有“马背上的骑手”之称,古朴的民风,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哈萨克族人民特殊的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民族饮食文化、民族运动……
根据我县哈萨克族文化资源,结合本园实际条件制定出民族文化教育目标。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工艺、民族建筑、民族运动、民族品牌、民族文学等的教育,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依据哈萨克族风土人情特点,为我园幼儿制订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如果将哈萨克文化知识所有的混在一起教学,则教育效果就显得很混乱。因此我认为对我园少数民族幼儿按年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加强幼儿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哈萨克族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的教育
(一)哈萨克族的传统饮食
小班幼儿对吃感兴趣,适合小班幼儿的教育是民族饮食。哈萨克族人以奶类和肉类为主食,面食为次要食物,有丰富的小吃;如:熏马肉、熏马肠、烤肉、纳仁、抓饭、酸奶疙瘩、包尔萨克、马奶、馓子、花饼干、馕等等。小班幼儿简单的了解以上美食,通过品尝这些美食,让幼儿更加了解民族美食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民族饮食文化的教育是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段的。
(二)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好客的少数民族,其传统节日有数十种,我们从这些民族节日中主要选取了反映哈萨克民情中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来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纳吾肉孜节(每年春分日,昼夜长短一样,这天便称为纳吾肉孜节)。哈萨克族在每年纳吾肉孜节那天,便吃纳吾肉孜饭(是用小米、麦子、大米、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幼儿通过品尝自己开办的哈萨克族风味小吃自助餐,从中一起分享合作后的快乐,从而弘扬了民族饮食文化的内容。又如人生礼仪:摇篮礼、满月礼、割礼、婚礼……小班幼儿熟知了这些节日后,一方面幼儿了解了本民族的节日,另一方面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二、哈萨克族民族服饰、歌舞的教育
(一)哈萨克族服饰
中班幼儿对服饰很感兴趣,适合于中班幼儿的民族教育是哈萨克族民族服饰。哈萨克族人的服饰特点以刺绣为主。哈萨克族服饰多采用刺绣工艺,并用各色珠子、玛瑙、花纹、银元点缀装饰帽子及衣服。我们仍幼儿通过观察欣赏到了漂亮的哈萨克族服饰,对此他们觉得很有趣,借助笔、纸、废旧物、装饰物等进行制作,装饰,剪裁服装,激发幼儿想象力。在遵循传统工艺时,又进行了新的创造,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与此同时,使中班幼儿知道并了解哈萨克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过程。
(二)哈萨克族歌舞
哈萨克族歌舞内容丰富,又独具民族特色。从哈萨克族音乐中,我们选择《黑走马》音乐对中班幼儿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从哈萨克族的乐器中,我们选择冬不拉、库布孜、斯布孜合(也就是笛子)等哈萨克族乐器对幼儿进行民族器乐教育,一年一度的阿肯弹唱也尽显哈萨克族人的艺术风采。从哈萨克族舞蹈中,我们选择《挤奶舞》、《剪羊毛舞》、《斡毡舞》等特具美丽的哈萨克族舞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三、哈萨克民族工艺、民族运动、民族文学的教育
大班哈萨克族幼儿对手工作品、民族运动、民族文学很感兴趣,我认为这些适合于大班幼儿的教学,让幼儿更加的了解哈萨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哈萨克族民族工艺
哈萨克族工艺多姿多彩,金碧辉煌,充分反映出了哈萨克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主要以手工为主生产出许多工艺品,如:壁毯、地毯、枕套、墙围、皮革、毛毡等等。其主要运用刺绣,用挑花、补花、嵌花、贴花、钩花、刺花等方法进行刺绣,还有琳琅满目的银器装饰品。如:戒指、手镯、耳环、腰带、凤钗等,以及雕刻艺术,如:在木床,木箱、摇篮、木柜、车子、木碗、冬不拉。装饮具的木盆上雕刻各种图案。
以上工艺都具悠久历史、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想象丰富、工艺独特等特点。既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让幼儿在欣赏其美丽的图案的同时,寻找一定的规律,并将一定的规律运用到装饰服饰工艺品上,从而进行美的再创造。
(二)哈萨克族民族运动
由于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绝大多数哈萨克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哈萨克族的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和游牧生活有关,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主要活动有:姑娘追、叼羊、摔跤、赛马、射箭、骑马拾银元等。幼儿根据观看图片、录像,了解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传统的体育活动基础上,加以改编创造,并能以物代物的分工协作,进行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哈萨克族民族文学
哈萨克族在系数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语从部落语言发展到民族语言的过程中,词汇不断丰富,语法日趋完善,现在已成为词汇丰富、语法规范、表现力很强的一种语言。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谚语、谜语、格言和阿肯弹唱,我们主要选取简单易背诵的民歌、阿肯弹唱、神话、传说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
了解到了哈萨克族文化各年龄段的教学分类,那我们如何进行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呢?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只列举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民族文化环境创设刺激法
当我们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具有本民族风格特色的教育活动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的民族环境中学校和生活,有一个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孩子们的兴趣才会浓厚。民族文化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传递大量的民族艺术美的信息和刺激,而且能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二、民族文化欣赏感受法
我们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应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实物、电视录像、参观、作品及节目娱乐活动等,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体验民族文化,鼓励少数民族幼儿大胆地用绘画、剪纸、泥工、语言、表述、歌舞表演、演奏、倾听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支持和表扬,激励幼儿不断提高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民族教育需要家园共育
教师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也可发动家长搜集各民族的图书图片、音像资料,手工艺品、食物的制作方法,请家长为孩子讲述此民族的神话传说、童谣、民族游戏,以及本民族的风土人情、节日礼仪。还请家长带孩子去参加本民族举行的盛会(阿肯弹唱、婚礼、割礼仪式等等),老师带幼儿去参观手工艺品、服饰加工场、哈萨克族博物馆等,让幼儿从多方面、多渠道地理解和感受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
总之,为了弘扬哈萨克族民族文化,我们只有找到正确的民族文化教育方法,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和技巧。同时要做到将哈萨克族文化知识进行各年龄段幼儿的分类教学,加强幼儿对本民族的文化的兴趣,才能使传承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教育获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http://youer.1kejian.com/lunwen/yywd/56964.html
[2]http://www.lunwentianxia.com/lwkey_new_15942/
[3]http://www.fyxqmx.com/stbh/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3
[4]《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新疆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