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育人实践中的路径初探
作 者:孟亚歌 王丽萍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大
中
小
本文系河南省规划课题《初中学段“三个一”育人模式的实践性研究》(2023YB1053)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初中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育人活动中的地位凸显,本文探索在初中生育人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社团、心理剧、心理委员、主题心理活动等,通过以上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育人实践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建立健康的心态,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育人实践的重要性
在初中育人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形成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确认。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建立健康自我认知的关键所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初中生能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1]。与此同时,初中生也面临着情绪波动的挑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情绪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们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能够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育人实践中的路径初探策略
(一)系统化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厦。三门峡市第二中学深知这一点,因此系统化地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充满实用性与针对性。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更是深入到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们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将内心的情绪外化,学会合理宣泄和调节情感。这种具体而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使得心理健康知识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学生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运用。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心理健康课程还注重互动式教学的应用[2]。老师会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一次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模拟不同情境下的交往场景,通过亲身体验,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交往中的心理变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课程还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们共同讨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而是延伸到了家庭之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老师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指导和帮助。总之,三门峡市第二中学通过系统化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注重教学细节和互动式教学,以及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更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特色心理校本课程与活动的创新开展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在特色心理校本课程与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其中,“心晴有约”心理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这一课程由专业的心理老师授课,通过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在课程中,老师会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这种精准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心理活动月和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在活动月期间,学校会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漫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趣味运动会则通过趣味性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心理委员与心理周报制度的精细管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建立了心理委员与心理周报制度,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心理委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成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他们不仅能够敏锐地发现班级同学的心理问题,还能及时与老师或心理老师沟通,为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心理委员还负责组织和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心理周报制度,则要求学生每周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并在班会上进行分享。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会认真阅读学生的周报内容,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系统化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特色心理校本课程与活动的创新开展,以及心理委员与心理周报制度的精细管理,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些教学细节和教学亮点的凸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雨晴.“人本”理念下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智力.2024,(01):13-16.
[2]王正玺.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家长.2019,(27):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