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作 者:袁 华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幼儿园,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相关经验越来越多。在幼儿园内,部分幼儿因心智不成熟、受到他人错误引导等原因产生的任性行为,影响了幼儿园学习与生活氛围的和谐化。对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幼儿行为引导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优化和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幼儿;任性;家长;引导;环境
前言
所谓任性行为,就是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和个人性情实施的行为,未考虑他人感受,只关注个人需求与愿望。任性,是多数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任性行为的产生,是由内外因共同造成的。加大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力度,关注幼儿的身心成长需求,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理智爱护幼儿,避免溺爱
溺爱幼儿,是许多长辈与父母犯的教育错误。正如伟大的教育学家卢梭所言,百依百顺是一定会让孩子感到痛苦的教育方法。家庭生活中,家长的纵容,会激发幼儿的个人欲望,使其过于关注自己的想法,以自我为中心,从最初只提出基本要求,发展到提出越来越多的不合理要求。要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庭成员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方法的改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不能盲目听从小朋友的话,盲目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每一位家长都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小朋友的要求,有理智、有分寸地满足幼儿的欲望。对于合理的要求,也要综合家庭条件,尽量满足。让幼儿能够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在父母满足其合理要求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发展成为积极向上的个人心理要素。家庭成员也可以对幼儿提出一些合理要求,引导他们建立家庭责任感,在家庭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不再只享受他人的付出。理智地爱护,能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关注自我情感需求的同时,也关注身边人,接受他人之爱,也会表达与付出。
二、引导同伴玩耍,学会分享
任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要的都要得到,别人想要的与自己无关,且他人的行为绝对不能影响自己的利益。要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与幼儿教师都要关注集体活动的力量。通过集体活动的组织,让任性幼儿在集体中学会分享,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多邀请同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或组织一些小朋友的集体活动,让孩子有机会与自己的小伙伴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且收获一份珍贵的友谊。在集体活动中,家长要指导幼儿与他人正确相处的方法,让小朋友了解如何让自己和朋友开心快乐。像家中买了新的玩具,家长可以提醒小朋友尝试将自己的新玩具与小伙伴分享,在分享中获得快乐,而非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只玩他人的玩具,且不珍惜。当小朋友上门做客时,要学会说欢迎话语,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生活中的集体活动,是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好机会。创造并把握好机会,给幼儿转变心态的平台,有助于幼儿从任性的怪圈中走出来。
其次,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不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任性行为矫正教育。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任性行为的矫正。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方式。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利用区域活动材料完成游戏,可以自己游戏也可以合作共同完成,从而发展幼儿各项能力。在美工区域,小朋友可以利用彩铅、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等不同的绘画工具,在不同大小的纸张上绘画。对于任性的小朋友来说,她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会将所有的水彩笔占为己有,不给他人使用,使得区域材料成为一个人的私有物品,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区域活动参与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运用个别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首先,让孩子自己认识自己的不对。其次,鼓励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最后。通过情景游戏,使任性的小朋友看到自己任性行为对他人产生的不良影响,感受到他人的内心情绪,促进任性小朋友主动分享水彩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融入到区域活动之中。
三、走进幼儿内心,换位思考
幼儿任性不乖,听不进去家长与老师讲的道理,很有可能是因为成年人没有真正理解幼儿的心思。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事事思虑周全,也很少自主从他人角度去看待问题,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家长与教师是成年人,思考问题会考虑后果,却在引导小朋友时,忽视了幼儿的个人情绪与不同兴趣,使得成年人与幼儿的矛盾常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多多学习幼儿教育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找到与幼儿对话的正确方式,走进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如上座位时,有的幼儿要坐在离好朋友最近的地方,要求已经坐在“理想位置”的小朋友给他让座,人家不让,就放声大哭。溺爱小朋友的成年人,会选择劝说已经坐好的幼儿让座。幼儿教师一般会引导幼儿坐到其他座位,给他讲道理。幼儿心中的想法,始终无人了解。幼儿教师可以先将幼儿带到一旁,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用餐。给幼儿短暂的时间,让他先冷静下来,再询问幼儿一定要坐在那个座位的原因,结合原因,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给予引导。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任性行为的产生,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幼儿园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共同落实,给幼儿更多积极的榜样、科学的引导,促进幼儿任性行为的及时矫正,以免影响幼儿性格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梅花. 中班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J]. 文渊(中学版),2020(6):224-225. 
[2]普次. 幼儿园教育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J]. 电脑校园,2020(10):1756-1757.
[3]王东照. 探讨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9):954. 
[4]邱芳萍. 幼儿园教育中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J]. 家长(上旬刊),2022(5):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