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作 者:王 珍
(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安徽 淮北 2351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工作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当代初中学生的学科学习压力日益减小。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作业的有效设计是重要内容。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发展个人数学学科学习技能的重要资源。重视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实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双减;作业;数学;负担;学习
前言
在学生数学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数学作业的难度在提高,量也在提升,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开始增大。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借助双减政策的东风,更新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初中学生改变个人数学学习理念,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一、提高数学作业针对性
数学作业,应当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匹配。用以解决数学学习重难点问题的作用,才是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有所收获。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时,教师要坚持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引导,只有数学作业的指向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符,才能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知识点的应用,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分析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熟知每一堂课的重难点,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出发,发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更要从班级学生的课后作业反馈中,了解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的需求。
比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科书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此章节知识,能够利用平行线相关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现象,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建立几何图形研究兴趣。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知识后,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了解了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课堂学习中所彰显出的难点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并寻找与之相关的线索。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应用型题目比例,让学生结合具体图形,寻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从而确定能够应用的平行线判定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用课堂知识,在成功判定平行线后产生数学学习成就感,促进课后作业价值的增强。
二、提高数学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上创新初中数学作业,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减负,一味地强调作业量的下降。只有提高质量,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道题目时都有所提高,才是真正减负。学生不需要做重复的题目,而是完成一小部分教师精挑细选的题目后有更大的成长,是双减的意义所在。数学作业是丰富与巩固学生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工具。当代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从只关注作业数量的模式中走出来,不要只顾着有大量的作业占据学生的更多的课后时间。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用高质少量的作业,促进学生积极面对课后作业,主动完成,沉浸其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能避免抄袭与作弊等问题的产生。
比如在针对“分式的乘除”这一节内容设计作业时,考虑到初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且能够完成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题目,利用这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量的计算类作业和一定量的应用类作用。在量的方面,应当保障学生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作业。在质的方面,每种类型的计算题出一道,并选择两种主题各项一个应用题目。用少量高质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在头脑中将课堂所学内容过一遍,并思考应用方式,有助于初中学生数学总结与应用能力提高。
三、提高数学作业趣味性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设计作业,用趣味化的数学作业激活学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亮点。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书面巩固类作业,只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形式,忽视了学生对快乐的需求。用趣味化的作业,促进初中学生快乐学习,将传统作业与新型作业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阅读数学文化知识,完成实践类调查任务,不再机械地做题,能够缓解初中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像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之后,学生要发展个人数学逻辑,能够从应用题目的字面信息入手,发现其中的信息,并分析各个信息点之间的联系。面积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目中的代表。像“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苗圃的和与宽分别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属于基础类题目。在完成此类应用题时,学生只是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对其进行趣味化转变,加强家庭作业的实践性,有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转变。比如,教师可以在学校内找一个合适的区域,根据实际尺寸,告知学生要在此处建一个面积固定的矩形花圃,让学生通过小组实地测量的方式,获取该区域的面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去确定最为适合的长与宽。在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中,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在测量中获得数据,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出示合理的花圃建设方案,学习乐趣无穷。
结语
在双减政策分布之后,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设计越来越重要。利用针对性强、趣味性强且高质量精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活跃学生的作业完成思维,才能让学生接受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开展高效的课后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耀光.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43-45.
[2]张钰.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28-30.
[3]孙洪波,梁凯毓,王文静.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特色作业的有效优化设计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8-80.
[4]梁梅.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7):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