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 者:周 妍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2)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并将双减政策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才能让师生更加享受教与学的过程,降低心理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双减;数学;质量;课堂;互动
前言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人才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其个人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借助双减政策改革教学观念,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为其之后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教育落实的初衷,也是一线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一、尊重学生,开展课堂互动交流
课堂交流,是教与学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每一节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知识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精神紧迫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情感态度的教学实践中,课堂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互动,改变课堂气氛,提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课堂效果越来越好。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前提下,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与自己的同伴就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积极交流。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步骤,都因自己心之所向而产生。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应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主导作用,规范学生的课堂交流行为。明确学生的课堂交流重点,让轻松的课堂交流,成为学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像在讲解“认识时间”这一节内容时,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时间的认知水平并不相同。受到家庭教育或学生个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一部分小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认识钟表,读出时间,但有一部分学生在时间认知方面反应相对较慢。这时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共同制作钟表。并在钟表制作完成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中表时针、分针、秒针的具体指向和含义,并借助对时针、分针、秒针的有效区分,了解钟表盘上标志的具体含义,从而对钟表和时间有正确的认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尝试认读钟表时间。教师相信学生,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探索,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饱满化。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存在困难或矛盾的小组有效的支撑,保证合作交流活动的顺畅化。
二、重视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具有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在个人学习欲望的推动下,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能够降低其学习负担。双减政策,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预习视为学生个人学习的重要环节。利用预习活动,让学生习惯使用导学案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在诸多的预习经历中,积累丰富的自主学习经验,具有自主探究的学习技能。
像在学习“因数与倍数”这一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情感态度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整理预习导案。预习档案的第一部分,应当为本节课的主题和最终应当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检测自己是否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完成学科要求。第二部分则为具体要解决和了解的数学问题、数学概念,像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分析与思考因数和倍数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索获取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具体方法,并尝试将其应用到两个例子之中。这样的导学案,涵盖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通过打勾的方式,标志自己完成导学案中的要求。打叉的方式,表示个人未能完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快速了解班级内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促进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在学生接触了丰富的导学案之后,到中高年级,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预习思路,能够写出符合个人能力的导学案,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预习任务。
三、优化作业,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作业创新,是双减政策提出的最关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重视作业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提高。通过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和维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将作业视为轻松的学习任务,不再有抗拒心理。
首先,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精炼适当。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使这些有限的练习题,能够夯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层次化作业的设置,避免已经会的题型反复练习。让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做基础性题目,不在其能力不允许时,随意接触难度过高的题目,影响学习信心建立。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使他们利用更集中的时间去锻炼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全面更新的课堂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成为数学现象的主动观察者和数学问题的积极解决者,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且轻松快乐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郭宇,刘世娟,王艳秋. 以双减为导向,通过“减负提质”轻减小学数学学习负担[J]. 空中美语,2021(9):331-332.
[2]王政昌.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教学研究[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22(1):16-18.
[3]郭玲.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理论观察,2022(5):174-176.
[4]吴天勋.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育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6):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