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科技教学创新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科技教学创新策略

作 者:武春松 (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互联网技术融合为典型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度影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各方面。信息科技进步、网络不断发展,推进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拓展人们对外界的认知方式以及思维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应用更多数字教学场景、培养学生数字思维、提升学生数字分析和处理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知识、情感、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1]。核心素养提出指明信息科技学科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新课的教学的起点,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科技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核心素养在信息科技教学的策略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科技;教育;策略
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以往应试教育下,学生大多咬着笔杆子,信息科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对学生吸收外界信息以及信息发展能力形成阻碍。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信息科技学科在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教学在原有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技术或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2]。而新课标的颁布,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和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落脚点。本文就此基础上分析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分辨+分析+分享”着力提高信息意识
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必须从提高学生对所接触信息敏感度、价值判断力为抓手。现阶段,纷繁复杂的信息大量涌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帮助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首先,学会分辨信息以及从解决问题的源头自主的寻找合适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3],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信息意识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揠苗助长,教师要在平时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中逐渐渗透信息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数据内容和来源做出合理判断,是否具有可靠性、真实性等特点。其次,做好信息处理之前引导学生培养有效梳理信息、解释信息、分析信息的良好习惯,了解掌握信息之间底层逻辑关系,突出信息价值显现,提升学生在数字信息的思辨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内容繁杂冗长,真假信息同存,为学生开拓分析信息价值、增强敏感度的广阔空间。再次,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如教师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智能化设备在互联网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信息,在上课时请学生分享,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分析、自主表达、自主分享,让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善于利用、交流和分享信息,更快熟悉信息及其呈现和传递的方式,开展协同创新。
二、“场景+描述+设计”着力启迪计算思维
培养计算思维,就是要加强的现实世界逐步深入的理解,利用计算机平台,运用抽象、分解、建模、运算、实现等手段来分析现实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思维和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4]。学生在信息活动中可以利用数据,判断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成解决某种解决问题方案,并通过总结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问题中。如在算法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算法。对于计算思维教学,应重视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经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决定使用什么工具,如何使用它,以及出于什么目的,这为他们提供了在课堂之外获得计算经验、自主性和信心的机会。
三、“指导+任务+合作”着力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增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要加强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字化工具,能够快速针对现有问题在有限的资源时,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发挥资源和工具效用,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信息科技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计算机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布适当的“任务榜单”,鼓励学习积极参与“揭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字化环境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逐渐适应数字化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5]。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相关的动画制作操作后,可以发布动画制作的相关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负责内容不同。按照分配好的任务,完成动画制作。在任务的推动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且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四、“责任+道德+安全”着力增强信息社会责任
一个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应当能够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会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自己共享的信息和资源负责。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都处于信息化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要受到信息社会的规则约束和道德要求,随着网络社会的普及,数字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问题备受关注。比如,信息茧房、隐私保护、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弥补“数字鸿沟”,避免技术滥用等问题,都需要根据信息科技课程引导学生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将社会信息责任的重要性渗透进教学的方方面面,学生对信息社会责任有充分的认识,成为有信息社会责任的人。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人,有一定的自我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仅需要能够维护在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还能维护信息社会公共安全,提高学生对信息判断力和负责的能力[6]。特别是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网络社会带来的新奇好奇心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实际案例进行佐证,努力培养数字时代公民独立面对数字界面和电子屏幕,化解短网络成瘾、视频沉迷等困扰,区分虚拟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别,正确应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让数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促进学生在数字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数字化在生产生活各领域不断推进,带来的是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广泛推广的实用课程之一,也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发展最迅速、更新最快速、需求更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变,只有提出新型的教育模式,坚持以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创新创造等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教育基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科技教学方法,以满足当前与未来数字化教学的更多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兴鲜.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有效教学探究[J]. 新智慧,2022(9):25-27.
[2]肖刚.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120.
[3]孙春阳.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20(28):77-78.
[4]丁颖.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 文渊(中学版),2021(3):1612.
[5]张娟.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分析[J]. 文渊(中学版),2021(3):383.?
[6]钟微.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策略[J]. 好日子,2021(1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