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启趣——音乐课堂的教学思考

启趣——音乐课堂的教学思考

作 者:朱 瑶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225108)

[摘    要]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我们需要持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总结到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法,扩充视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科学手段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师;兴趣。

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音乐课的状态,希望能在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但是,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让这一理想得以实现,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我自己来说,两年的教学实践,也总结了一些想法。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以渗趣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一些中外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采,而是注意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二、利用美的直观事物以激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课件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音乐的民族风格》一课时,将每一个民族的特色都展现在幻灯片上,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还有,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出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介绍戏剧时,可以播放同类戏剧的精彩片断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戏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和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以启趣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在课堂上,课外的音乐实践也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四、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可经常从一些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故事等内容,还可以根据书本内容给学生引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如同一位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的有趣的内容等等,这样就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