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师生交流为渠道打造初中历史互动式课堂
作 者:周 鑫
(合肥市55中新校区,安徽 合肥 2300110
大
中
小
摘 要:初中课堂教学需要系统设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历史知识基础,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教师从教学理念上围绕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从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初中历史课本,结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教学方式上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综合这三个层面结合现阶段教学问题,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互动;启发性思维
引言
初中历史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课程的理论性强,虽然国家也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会侧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所以,为了进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增强与学生互动的频率,认识到与学生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有效展开教学。
一、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课堂互动教学活动
初中生学习思维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对事物有着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新奇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情感体会。教师开展历史互动教学需要站在学生的思考视角,从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角度以及其个性、心理特征,改变传统单一由教师口头讲解的教学方式,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以课堂互动效率为目标,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与互动之间的结合的作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教师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1]。所以,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教学资源中导入相关信息内容,在课前设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图片、短视频或者相关电影片段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这场战争对我国的影响等多方面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历史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在民族文化复兴和国家经济发展下,各种历史文化也被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歌曲、文学作品等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局限于课本,可以将课本理论内容与各领域内容联系起来。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启发性思维设计互动教学内容
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活动,需要设置好教学内容,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综合了解学生对于互动教学方式和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目标,统筹规划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意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以这样的问答形式与学生加强课堂互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站在引导者的角色立场上,对学生表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指正和正确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师生问答互动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不同互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以既定的主题,将教材内容与知识拓展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主题,基于历史史实探讨为前提,融合课内外知识点,以学习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将桌椅围成一个包围圈,教师站在中心,学生分别围坐在四周,围绕美国南北战争,探讨其性质、导火索、事件的影响性等,让学生通过这样互动探讨学习方式,了解了美国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联邦获得胜利而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能拉近师生互动的距离,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教学情境
教学互动方式有很多,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故事情景演绎、分组合作探讨等方式。在现代教育中,为了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围绕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以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互动思维,以此深入历史知识中,夯实历史学习基础。在互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从如下互动方式中开展教学[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战争纪录片、影像视频等,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邓世昌临危受命在战争当中领导将士顽强抵抗,但因战守无策,邓世昌和“致远舰”的战士均壮烈牺牲。从此,清军节节败退,战局急转直下。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使学生既明确甲午中日战争对民族的侵害,同时,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日益觉醒,从邓世昌和“致远舰”的战士均壮烈牺牲中,看到民族英雄本色。教师可以从中巧妙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源、结局影响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结语:初中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背景和历史知识,为了有效展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基础和个性特点,转变教学观念,以新时代课程标准和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为目标,确立创新、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故事演绎教学方式等,构建特定的教学互动情境,围绕教材内容,设置教学问题,并补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频率,并以问题导入和思维引导,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梁保国,曾怡.初中历史对话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234-236+240.
[2]高建强,马培君.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65-66+72.
[3]洪丽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13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