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 者:王淑华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成人学校 064011)

[摘   要]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提高语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课堂;课外;阅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其能力培养,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以及生动有趣性,进而积极主动的在课堂学习中配合老师,提升学习自信心,踊跃的回答老师提问,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与沟通。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老师不应对学生全盘否定,应通过正面的鼓励与激励,给予其必要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与时间自主的思考研究。对于难点教学问题,可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论。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明确的环节可积极询问老师,进而通过民主和谐环境的创造,提升教学有效性与综合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令其始终积极主动的学习。可借助问题情境模式,例如在讲授有关描写大自然灿烂阳光、迷人景致的课文内容时,可首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并就课文题目提出问题,文章对大自然的优美景观进行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的描写,那么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环境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呢?
可组织模拟表演、小组合作、绘画描述等活动,将语文教材内容良好的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掌握。例如在讲授古诗词时,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开展配乐绘画活动。学生在创作完毕后,则可令其主动的向大家展示绘画的内容,检验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具体意境理解到何类程度,并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分享与互动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抒发情感技能,将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表露出来,激发智力因素,锻炼手脑协调并用技能,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发散思维,进而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综合锻炼培养目标。
二、提升课外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是加强课堂内外联系。阅读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文章,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实施拓展性阅读。二是加强校园内外沟通。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访问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广见闻。三是加强学科之间融合。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阅读材料中必然包含有社会、经济、自然等等相关知识。这就使得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与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等课程的教学形成密切的联系。
我引导孩子们用学到的知识描述他们熟悉的植物,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理解能力,还有效开展了创新能力的训练。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发展,以课堂带课外,课外促课堂为基点,我要求孩子们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谋创新。通过实践,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之,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理解文章的必由之路,也是锻炼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读、愿意读、喜欢读,并非一朝一夕、三言两语就能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