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构聚焦生命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作 者:李建青
(晴隆县大厂镇地久学校,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1400)
大
中
小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实施“以人为本”德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但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缺乏对课程核心素养的认识和重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技能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如何构建以关注生命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并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前言
生命教育是基于对个体或群体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深入理解和尊重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形态。作为一项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还必须具备强烈的人文关怀。因此,探究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科教学内容设计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自主性,让学生获得更多生活经验和成长体验。因此,探讨生命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设计策略,对于丰富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改革思路,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中包括大量关于青少年健康、安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相关主题内容,这些都是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将之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导致部分内容难以适应当今形势所需。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当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时期任务和中学生健康成长需求,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教材有关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命教育情境,使他们认识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去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例如,在人教版初一上册道德与法治“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和最好的朋友是怎么认识的?然后分别罗列出来学生的答案,比如学生可能会说:“我们两家离得近,我们经常一起上学、放学。”我们是在打篮球的时候认识的。”“我经常在课下问他问题,他很乐于助人,所以我们就成为朋友了。”通过罗列学生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答案去总结建立友谊的方法都有哪几种?通过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答,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感悟,给予学生关于人的本性与价值的思考,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自信自立、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敢于竞争等良好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利用小组合作,活跃生命教育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设置单一且不科学的现状,就要积极引进以团队合作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发挥出班级管理的优势,保证班集体的团结性与协作精神。小组合作也是当前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巩固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品质,陶冶情操等目标。
三、加强理论传授,深入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就包含有许多德育思想,如“爱国守法,尊老爱幼”的德育教育理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等等,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加自觉去践行自身的价值。并在理论传授的过程中,深入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对于生命意识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荣誉感,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3~4人一组,然后每一个小组分别针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这两个问题去进行讨论,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看法,最后由组长作出总结并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分组模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话题,从而增强他们对该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生活,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法制观念,提升他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掌握基础生命教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我国的相关基础管理措施,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顺应自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践行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能够以较高的素养去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能够实现自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6):44-45.
[2]贾珏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22.
[3]李颜言.建构聚焦生命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06):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