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对新形式下军队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几点思考

对新形式下军队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几点思考

作 者:王铭杨 张 莹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现代军事教育必须立足现实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着眼发展。军队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育人模式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将院校、训练机构、部队三者联合起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依靠多方的联动协调作用,建立并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联教联训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大推进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力度,以适应新的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联教联训;联合育人;岗位任职
军队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育人模式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联教联训可以充分利用院校人才优势、部队的训练资源和场地设施,将院校学员的教学训练、综合演练与考核以及部队训练相融合,实现共育人才、共同提高,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通过联教联训可以缩短人才能力生成周期和岗位任职适应期。这是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院校与部队、理论与实践、课堂与战场互相衔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指挥人才的实际步骤,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客观要求。
一、构建联教联训的育人平台
(一)建立“联合化”教学训练基地,搭建联教联训实践平台
院校的师资、装备、场地等条件很难满足联合训练的需要,基层单位虽有先进装备、训练改革成果和相适应的训练环境与条件,但满足不了不同方向、不同兵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单位以及不同教学课程需要。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训练方式,创新战斗力生成模式,客观上必须建立拥有完备的训练场地和先进的训练手段的“联合化”教学训练基地,以促进院校教学单位与部队有机结合。“联合化”教学训练基地要具备多功能的训练区域,多内容、多课题、多规模的教学场所,使院校与部队可以共同组织训练,能够把院校的教学内容与部队的训练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在训教结合中提升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另外,多所院校及基层单位频繁地在训练机构开展联教联训联考,既可以提高训练机构利用率,又能够在保障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模拟实习需要不断拓展训练机构的功能、职能,建立相应训练环境,成为人才成长和战斗力生成的实践平台。联教联训能够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把前沿知识、科学方法与军事训练融为一体,充分发挥院校、部队和训练机构的人才与资源优势;统筹安排人才培养和部队训练任务,使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置身于近似实际和未来工作环境中,可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和岗位任职适应期,快速提升需要。
(二)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一个单位或是院校或是基层单位,其自身所能接触和搜集到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为提高信息利用率。我们必须打破信息互相封闭和各自为战的局面,构建联合培养所需的教学、科研、训练等信息保障平台,并以此平台建立共享教研信息、相互交流教学训练经验和互相转化教研成果的信息保障机制。为此,要进一步整合院校和各单位信息资源,充分彰显信息共享的巨大优势。一是可以借助网落平台构建一体化信息共享网络。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将适合上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研动态信息或教学训练经验等资料输入网络,使院校、部队及科研机构都能从网上最大限度地获得教研信息,从中互相学习成功经验,借鉴相关做法。二是建立教学、研究、训练信息的交流协调制度,通过定期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学术讲座、专题辅导、课题研究等方式,保证信息畅通,促进联教联训快速有效的进行。三是依托协作中心的协调作用,重点组织开展训练机构、场地、大型实验室和设施设备共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图书馆资料互借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完善联教联训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联教联训的联合组织协调机制,保证联教联训的顺利开展
首先必须增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形成合力育人才的整体格局。联教联训中,培养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培训,而是逐渐向多横向拓展,组训单位也呈现出院校、部队和训练机构的多层多级联合施训的特点,训练内容与分为多个学科和多个专业,因此上级机关应该结合年度实习任务,根据各教学和训练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出院校、部队和训练机构联教联训的目标和任务,在上级训练机关的指导下,建立相对固定的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联合组织协调机制,明确每一类训练内容的责任主体,并赋予组织权,来统一组织教学与训练。联合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人才培养联席会议,研究年度教学、训练、保障计划,通报年度教学、训练情况,形成长效协作机制。院校、部队和训练机构三方可以共同参与,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建立联合教学组,统一备课、分类实施、联合把关,实现教学与训练的统一,打破以往教学与训练、院校与部队彼此独立,各自为战的松散局面,建立领导能力,组织严密,互相支持、配合得当的联合组织协调机构,保证联教联训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联教联训管理机制
创新联教联训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联教联训规范、持续开展。一要把联教联训纳入任务规划,在部署年度任务时,计划安排好部队和训练机构所承担院校实践教学和学员实习等任务。二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三要建立健全教育训练资源共享法规,明确共享资源建设主体的职责与权力,规范共享资源的内容、标准、方法与使用管理等。四要建立健全联教联训督查制度,形成行政检查与专家督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保证督导检查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联教联训的考核机制
目前联教联训的考核模式比较传统,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考核主体上主要是以院校为主,实行自交自考的单一传统考核模式;考核内容仍以理论考核和笔试为主;考核时间仍是课程结束一次考定;制定的考核标准达不到联教联训新的目标要求。新形势下,应扣紧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主题,着眼联教联训的目标任务,建立一套完善联教联训考核制度,在考核主题上要打破各单位自教自考的单一的考核模式,发展为以院校和部队为联合考核主体的联考模式;在考核内容上突出考核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考核学员的能力和素质,尤其要突出对学员筹划、指挥、决策能力的评价;联合育人组织协调机构通过聘请基层单位优秀指挥员与院校专家组成的联合考核组,实施联训联考,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政的目的,实现培养与需求的统一;在考核时机上要由定期考核转变为因时、因地、因课题内容的随机考核和全程考核;在考核标准上,既要以条令条例和实习大纲为依据,又要着眼未来工作的需求,开拓创新,真正考出能力,考出素质,考出进步。
三、不断探索联教联训的新方法新途径
首先,联教联训在主体结构和培养对象上具有多层多级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和训练的方式方法实施上要打破院校、部队和训练机构各自为主的局面,有效整合教育训练资源,实施联合管理、联合保障,统一施训。具体做到:第一,从培养对象的任职层次、目标要求以及教学训练课题的需求出发,实现联教联训多元化、单位一体化的组训结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交叉轮训、角色互换的组训方式进行训练。这种交叉轮训方式,既可巩固参训人员的专业技能,又可全面提高参训人员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二,训练机构每年要进行多批次的进行实习,这为院校学员参与部队实习提供了平台,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员编入相应的岗位实习,即将院校学员多层次混合编组,这样能够同时提升实习质量和效益。
其次,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复杂,在实施训练的方法上一定要突出教学训练内容的融合性和针对性。第一,各单位教员可以交叉任课,课程学习互选互认,可完成相应全部课题的实习,有效改善单一院校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第二,在训练步骤上,一定要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基础到应用、从知识到技能的过程,在课程安排上通常按照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习的顺序进行。还有些内容的联合教学训练可以吸纳地方高校甚至相关院校参加建立联合办学,在实践性教学、模拟化训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联教联训效果。
总之,联教联训必须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不断提高教学和训练起点和最终目标,提升人才的培养层次。一方面,院校要经常组织教员、学员到部队调研见学,掌握新动态、明确新要求、发现新课题、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军事科技的新发展、军事斗争准备的新要求、军事训练的新变化,采用召开研讨会,进行研讨式教学、课题式研究等形式,研究部队军事训练的新特点、新规律、新内容,掌握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把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联合攻关与联合训练结合起来,通过院校与部队的联教联训加大推进人才的培养力度。
 
作者简介:
王铭杨(1988-) 男,汉,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从事航空救生专业。张  莹(1979——)男,汉,吉林长春人,研究生,讲师,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从事航空救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