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案例

作 者:马 坤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399)

 一、背景分析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应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探析生物学中的本质规律。《减数分裂》教学中也应遵循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内在转化,让学生了解和相关知识点有关的生活中的知识,进而提高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价值。
二、教材分析
本次所学的课程《减数分裂》在生物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和有丝分裂知识点学习关系紧密,其次还是学习遗传变异知识点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学好《减数分裂》知识,才能保证生物知识学习的紧密性,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结构。
三、学情分析
《减数分裂》课程内容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而且涉及到很多图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本节学习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课堂需要革新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式教学、探究意识的培养。鉴于本班学生中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将减数分裂以图片、动画等更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并通过让学生讲解、演示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首先,学生应明确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基于概念掌握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
其次,通过有性生殖生物的分裂变化,能够掌握染色体变化规律,并能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分析。
(二)能力目标
《减数分裂》课程中涉及了很多图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一定的图片分析能力,能够基于图片来分析卵细胞、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之间有哪些关联,有哪些不同,在教学中通过列表展示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比较、汇总、归纳和分析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增加学生对生活知识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并掌握生物学知识探究方法,体会到生活学科学习的实践意义。
基于物理学科学习树立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动态性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五、教学案例
(一)课程导入
引入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刚出生小宝宝的图片,小宝宝在大声地哭喊,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多媒体中会出现:“人是怎么来的?”“受精卵是怎么出现的?”
通过以上问题引入本课生物学知识,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怎么分裂变化的?卵细胞、精子中的染色体的数量是多少,是如何形成的?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吗?下面我们在本次课程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减数分裂?
为了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认识,先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概念知识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后教师对减数分裂概念进行解释、总结、归纳,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概念。
(二)从减数分裂概念来讲解精子形成过程
精子形成过程讲解中应首先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同源染色体概念
同源染色体是两条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配对染色体,其外形结构特点一般相同。
(2)联会
联会是两个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现象。
(3)减数分裂过程
1个精原细胞经过DNA和染色体复制,细胞适度的生长,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变化,最终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然后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再通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失大量的细胞质。
(4)探究精子形成过程
在学生理解了以上概念之后,以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教师向每个小组的学生发放染色体模具,并要求一组学生到讲台上来模拟精子形成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进而强化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的理解。
最后教师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并向学生解释形成过程中的四分体、着丝点分裂、DNA减半几个变化时期。
(三)卵细胞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讲解应结合精子细胞形成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最后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和总结。
                 卵细胞和精子细胞形成的异同
 
 
 
 
 
 
 
 
 
另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有区别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混淆,保证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一个更好地理解,也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对比
 
 
 
 
 
 
 
 
 
 
通过以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教师对两种分裂图像鉴别进行总结:
首先,查看染色体数目变化。
其次,查看有没有外形结构相同的同源染色体。
第三,查看是否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即有没有四分体、联会以及分离等行为。
六、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和之前的有丝分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需要解决抽象性知识向直观知识的转变,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演示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了该过程,并引入了卵细胞和精子细胞形成的异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对比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