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作 者:陈 文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辽宁 大连 116032)

 

 
摘   要:分层教学法在我国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许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作业的设计和管理,能够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更多学生得到针对性指导和能力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分层;作业;数学;教学;发展
前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全新要求,做好班级授课制度下的分层教学。利用层次化作业的设计,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完成活动中,享受完成作业的乐趣。
一、做好学生分层工作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设计分层作业的重要前提。合理分配学生到其对应的层次,是一项教学技能。在分层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明确告知学生课堂教学中分层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让他们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成为数学学科的优秀学习者。避免学生因为自己被分到中等生、学困生层次而产生自卑心理。让分层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层次化的作业,促进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实现。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讲,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不简单。受到抽象思维尚不发达这一认知特点的影响,学生具有数学学科的理解困难是较为正常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能力出发,为他们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考试的成绩和课堂中的表现,综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牢靠程度、数学知识应用灵活能力和学生的个人数学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秀生三个层次。在对其进行命名时,可以采用一层次、二层次、三层次这样的名称,避免学生因为名称而过于敏感,产生学科学习的烦恼。一层次的学生,应当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稍显费力,难以跟上教师节奏,无法快速完成日常练习的学生。二层次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跟上教师节奏,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主动性较差,很少尝试更高层次的练习题。三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强,能够调用学科知识去完成综合化的题目,具有相对开放的数学学习思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之后的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发展现实和需求,有利于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层次的转换。
二、从作业难度入手分层
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反响。需要教师结合作业的难度,对作业进行分层。教学内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难度不一的作业,需要教师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能够接受的作业难度。使学生通过作业,了解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并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和复习的方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学生个人数学学习情况,围绕重难点知识确定好数学作业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益。针对作业难度设计分层作业,需要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巩固提高个人能力这样的层次化目标入手,为一、二、三层次的学生设置具有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创新思维作用的实际作业。
像在学习有关于“整式的加减”这一内容时,教师在针对一层次的学生设计作业时,要将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利用整式加减法则完成加减运算作为作业设计的直接目标。结合合并同类项和整式加减法则、整式加减运算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后完成作业夯实基础。针对二层次的学生,则应当培养学生从形象的数学现象中理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整式加减知识的应用方法。在设计作业时,应当布置少量的基础类作业,同时给学生布置2~3道与整式加法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解决方式,建立符号观念。针对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了解数学的价值,在难度上以解决综合性题目为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少量的基础类作业,再解决两道综合化的数学问题。不仅要利用本节课的整式加减知识,还要调用之前的数学学习积累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
三、从作业量入手分层
针对作业量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需要教师结合双减政策改变自己的作业设计观念。一些教师认为在设计作业时,作业量越大,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越多,所巩固的程度越深。在未来的考试中,便能取得更高的成绩。但从目前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提升情况来看,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时他们的心理负担较大,很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
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和效率,设计不同量的作业。像在讲解了“锐角三角函数”这一节内容之后,教师要结合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3~5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稳扎稳打,全力解决问题,而非敷衍了事,从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二、三层次的学生多设计两道题目,多出来的两道题目要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迁移数学知识,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数学能力上的提高。作业量影响着学生的作业态度,但并非越多越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能力对应的、一定量的作业,产生愉悦的作业完成情绪,是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作业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对其进行分层,在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上做好分层把控。立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调整作业分层设计重心,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个人数学学习方面量变与质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强.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研究[J]. 读与写,2022(11):176-178.
[2]王治德.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6):316.
[3]陈玮.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1):73.
[4]聂琪.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有效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