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因其工作职能、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的特殊,会产生来源于社会、学校、个人和家庭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辅导员心态变化,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辅导员自身及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辅导员能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进行及其队伍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压力 应对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近年来,学生安全问题、人际问题、心理问题及突发事件逐年增多,加之辅导员自身经验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影响开展学生工作的积极性。社会日益重视学生的教育发展问题,却忽视了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因此,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来源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社会、学校、个人以及家庭的压力。一方面辅导员日益年轻化,这些年轻的辅导员刚刚走上岗位,对工作、前途充满信心,一旦工作不如意,管理方式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辅导员就会产生灰心的情绪;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及家长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但是相应的辅导、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往往无法满足工作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对辅导员经验及知识需要的能力,辅导员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另外,辅导员因为工作负荷大,也会影响其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等,加重了其心理压力。
1、社会压力源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变革,无疑给辅导员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辅导员必须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够与学生所需信息的需求接轨。社会发展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也做出了要求,但是这与现实当中辅导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等问题相矛盾,辅导员的心理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2、工作压力源分析
辅导员工作负荷过大给其带来心理压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例均低于1:200,辅导员工作对象人数多、专业多,辅导员的工作量很大。而高校针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所需承担的工作几乎涵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所有方面,琐碎的事务性的工作使得辅导员超负荷工作成为一种常态。
高校辅导员的多角色冲突带来心理压力。在高校中辅导员往往需要扮演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身份上是学生的管理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工作的老师,也是学院行政工作的承担者;既是学生的辅导员,也是学生园区的负责人等。工作内容上,需要承担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学风管理、资助心理工作、各种任务通知的上传下达,也要配合各个部门及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繁杂的工作任务都给辅导员带来更多的压力。
3、个人压力源分析
辅导员的工作是需要责任心、耐心、细心和热心的工作,对自身要求过高也给辅导员带来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充满热情的辅导员遇到现实问题无法解决时,自我期望过高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
辅导员职业发展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来源。由于社会及学校对辅导员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不足,更缺少公认的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及职级晋升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重要问题,辅导员对未来的发展有明显的不确定感。
4、家庭人际关系压力源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日益年轻化,大部分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面临组建家庭、经济窘迫等问题。而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沟通交流问题也是造成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应对措施研究
1、加强辅导员个人能力提升,促进辅导员工作有效性
高校辅导员应该明确自我工作性质及职责,有效进行时间管理,在工作之余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掌握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处理好工作及个人生活的关系,采取健康、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善于表达自我,使家人朋友支持学校工作,提升自我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
2、明确辅导员职责,建立工作评价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做多做少都一样的情况。
高校可适当增加工作人员,减轻辅导员工作负荷,既可以使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增加辅导员专业培训机会,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
高校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指导的机会,不断的丰富和提升辅导员的自身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鼓励辅导员队伍不断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并将辅导员的职业晋升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当中,增强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发展。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是由多方原因共同引起的,因此,需要社会、学校为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辅导员自身不断提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种心态传递给学生,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才不辜负社会、学校及学生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肖晓哲.《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高校辅导员学刊[J].2010.06.
[2] 周源源.《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其调适》江苏高教[J].2010.(04).
[3] 陈静,黄月胜.《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统计分析》高教探索[J].2010.(03).
[4] 胡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产生及应对措施》文教资料 [J].2008.(35).
[5] 孟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J].2008.(14).
[6] 韩丽丽.《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