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大多讲“文艺”,不言“才情”;现在的年轻人,被社会“绑架”,多关注发展,罔顾内心。
伴随着传统的远去,人们以各种形式怀旧,正因为害怕离开得太久,才渐渐地开始追寻那些遗失的美好。5月25日《名作欣赏》在南开大学举行津门校园文化节。
这是一本有着30多年历史的刊物,封面左上角的暗影花纹古典且厚重,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正如它一直以来所传达的理念:经典、大气。在这样一个文化浮躁的时代,《名作欣赏》多年的坚持,是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名作欣赏》与高校联合举办校园文化节,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以及天津财经大学4所高校6个院系的同学参与到其中。在为期半年的经典作品赏析征文中,共收到学生投稿近200篇,最终60篇获奖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喜欢阅读、学习经典,以此提升更多人的个人素养,并最终实现经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名作欣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赵学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举办校园文化节的初衷。
在《名作欣赏》津门校园文化节闭幕式的舞台上,学子们将古今中外广为传颂的经典名篇、诗词、乐曲,通过再现、改编等各种方式演绎出来。听着《将进酒》不能不激情满怀,即便是耳熟能详的黄梅戏串烧,一样让思绪不能自已;而运用反串将《梁祝》与《罗密欧和朱丽叶》混搭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则让人忍俊不禁,经典原来可以这样……
谈及名作,有多少人只道红楼、水浒、西游、三国而不知其他;谈及名人,有多少人只识影星、歌星而不知肖邦、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不禁心生感慨:经典远去、阅读不在。社会可怕,莫过于知识的贫穷与断层。
在南开大学汉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看来,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代学生身上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而任何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都必须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经典作品就是传承文明最好的载体。“《名作欣赏》走进高校,对于鼓励学生热爱名著、热爱经典,并把经典中的思想智慧与自己的人生结合起来,进而培养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立新说道。
《唤醒沉睡的美丽》是这次天津财经大学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作者是中文系大二学生梁国盛。对于经典的阅读他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不同时期对于经典作品的认识与感悟不同”。当记者问到学校中品味经典阅读的氛围时,小梁回答:“不够浓厚的阅读氛围最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我之前并不知道《名作欣赏》,通过这次活动才有所了解”。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希望学校更多地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更多地让大家体味到阅读经典的美与快乐。
其实,正如名作欣赏杂志社副总编、理事会秘书长王振华所言,《名作欣赏》联手高校将实现双赢。高校师生通过与杂志近距离接触,更有针对性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科研水平也随之提升;而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稿件质量相应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刊校合作加深了对经典阅读的推广。
“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用名作欣赏杂志社常务副总编续小强的话说,文学引导的力量还是要从作品中感受。以“诗意情怀、理性精神、人文视野”为理念的《名作欣赏》,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广经典阅读,并立志成为坚守新时期社会文化的坚实堡垒。
[责任编辑:qik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