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作 者:张 蓉 (安徽省广德市杨滩初级中学,安徽 广德 242217)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西方文化。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展现西方文化,还要引入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但当前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只关注西方文化的传递,忽视了中方传统文化的传递,导致学生存在着文化认知偏差,甚至遗忘了传统文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基于教学需求,探索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英语;创新探究;渗透思考;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跨文化意识、促进文化交流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与本国的文化有深深的联系。中国的历史及习俗也影响到了汉语的形成。所以在接触、学习新语言时,既要学习相应的语言知识,也要学习对应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深入的研究该国家的文化背景。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同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这过程中,只注重渗透西方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在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介绍西方文化、节日等,只有极少部分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

(二)增强辩证性意识、树立正确三观

初中正处于学生塑造人格、树立三观的重点时期,所以学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无论是从网络环境、还是从教学环境上来看,学生接触最多的都是西方文化。很多学生从小就会看迪士尼动画、漫威电影,过圣诞节等,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不感兴趣,认为文言文很深奥、难懂,不愿意接触,甚至盲目地追求一些国外的文化、事物,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认可度和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的一些错误文化、思想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渗透传统文化,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拥有文化意识。在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就能够从本国的语言、文化出发,辩证性的理解,实现两种文化的平衡。这样既能够接受一些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能够辩证性的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拥有文化自信心。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也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

二、传统文化渗透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课外文化渗透

教师应当把传统文化渗透在课上和课下,这样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设置一些课前任务,让学生学习接触传统文化,这样学生既能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也能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1、课外任务,积累谚语格言

谚语、格言虽然在英语课本中出现的比较少,但却常常出现在阅读理解中,让学生晦涩难懂,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而这些谚语、格言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承、学习。所以,每当教师带领学生接触到了新的谚语、格言,就要给学生设置课下任务。

2、课外任务,积累文化元素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用英文表达中国的文化元素,所以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不自信的情况,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指南针Compass、造纸术Paper making等,很多学生就算能够读出来,也不知道中文的意思,所以依然无法顺利的表达。

(二)课内文化渗透

1、创建话题,问题引导思考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指依托教师,还需要带动学生,让学生也参与这个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建问题情境,引入一个新的话题,并通过问题引导,逐步的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花一些时间让小组行对话展示,介绍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

2、整合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着教材、考点设计的,但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比较少,所以有很多文化现象都没有涉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强的文化辩识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饺子、三明治、番茄、西瓜等食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师:大家能不能回答出我手中这些图片的英文表达方式呢?大家看到饺子、三明治又会想到什么呢?

一些学生发现饺子和三明治分别是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的经典食物,并迅速的指出。

师: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食物背后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哪些吗?饺子原名娇耳,最早是以祛寒娇耳汤的形式呈现的,也就是张仲景发明的,当时是为了穷苦的人冻掉耳朵,所以饺子也体现了医者的父母心。而三明治则来自于英国,当时还是大不列颠王国,取自一位侯爵的封号,这种食物也能够代表他们包容一切的心理、追求新鲜、快节奏的风格……

这个过程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看到不同美食背后的文化背景。

师:那么下半节课我们将举办“美食节”。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美食,以图画、图片、文字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并讲一讲你为什么喜欢?有什么不喜欢的食物?对于健康饮食,又有什么建议?等。

其他学生可以投票,选出“最佳美食”。这个过程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最后,教师也要告诉学生,美食是一种传统文化、有着地域特色,也代表了一种文明的智慧。大家要积极的学习英语,尝试着用英语介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结语

之所以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积极的关注传统文化,从而拥有用英语传播文化的能力。教师在这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突出学科特色。

参考文献

[1]季晓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英语教师,2019,19(23):60-63.

[2]余凯明.英语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