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
作 者:陈旭东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大
中
小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导,高校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育人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高校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的主要阵地。基于“红色基因”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价值,探究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红色基因;传承;实践
引言
“红色基因”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群众在探索与战斗、反抗与改造、变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凝练的精神成果,涵盖了一心为民、廉洁自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牺牲奉献、求真务实等精神在内的卓越品格,而这些精神内核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吻合,足以可见,高校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样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完善教学机制,以实现红色基因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进而真正实现传承红色基因的教学目标。
一、在思政教学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组织高校学生到纪念馆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本质上来讲,就是让学生正面感受特定年代人们所表现出的红色精神,这种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外延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更加强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衔接,而在切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红色基因产生更强烈的感知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阶段的历史事实或者某一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来自导自演与该内容相关的情景剧,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段历史或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就相当于在与那段历史对话,与那个人对话,在这种表演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升华将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其次,组织高校学生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雷锋是时代的楷模,是现代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模范,无论在什么时代,雷锋精神对于人们的精神指导和鼓舞作用都始终存在。因而,为了实现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基因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到孤儿院等公益机构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新时代红色基因的新内涵,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
二、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传承红色基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媒介在信息获取和思想宣传方面的优势同样不可小觑。基于这一点,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环境来推进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基因传承氛围,带动学生红色思想的培养与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托网络教学,开发红色基因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党建云平台、微博、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媒介,将学校所在地区涌现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或者身边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先进事迹予以刊登,从而实现红色基因渗透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同时,对网络视听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将与红色基因相关的视频资源、图片信息等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自行下载和学习,并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完成线上作业。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播放一些与红色基因相关的纪录片、影视片段等,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感官和情感层面的双重冲击。
三、在健全机制保障下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构建校地联动机制,推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常态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育人工程,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程的相互融合不仅需要优化建设思政课课堂环境,更要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纪念馆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全面开发区域内的红色基因教学资源、实时共享优秀的红色基因典型案例,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完善红色基因教育体系,进而完成与该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当地特色红色基因教学资源一致的教育基地的建设,使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其次,构建完善奖励机制,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积极性。一方面,作为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有机融合的核心,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和红色基因传承有关的专向研讨活动,使自己的红色基因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和扎实,红色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红色基因的外在推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积极组织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正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感和心灵归属感,并最终树立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的时代精神。
结束语
总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能量,是我党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食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道德品格、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要正确把握“红色基因”的思想内核和时代意义,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境界,积极探索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法,使当代高校学生在全面掌握“红色基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从而使高校思政课程立德育人的教育理想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尹芳芳,潘建林.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以义乌历史文化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54-156.
[2]刘炳林.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电气工程学报(英文),2021,9(3):21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