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地区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补足我们教育短板的关键。本篇从“丰县八孩”事件引申出当前农村儿童教育的缺失,基于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视角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建议,希望对农村教育发挥借鉴的作用,以促进农村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丰县八孩;农村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策略建议
一、“丰县八孩”事件引入
新华社南京2月23日电2022年1月27日,一则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视频在网络流传。20多天以来,这一侵害妇女和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拐卖背后,“害”的岂止是小花梅一人!那8个孩子难道不也是妥妥的受害者吗?母亲患有精神类疾病,无自主行为能力,父亲的思维三观愚昧至极、毫无法律道德底线。这样的家庭,对八个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场灾难吗?道德已经腐朽的董某民可能永远不会理解自己对九个无辜的人到底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他不会理解的,甚至他为自己败坏的行为感到骄傲,以至于他龇牙咧嘴地在镜头面前卖弄自己的无知:“我很厉害!有八个孩子,你们要学!”“我就不相信,咱八个孩子,能不出一个有本事的吗?”那八个孩子,根本不是因为爱,而是从出生就被当作为他养老送终的工具,他在拿八个孩子的人生赌他的晚年生活。他是无知的,不排除寒门出贵子的情况,他似乎觉得他可以打破生物学遗传定律和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简直愚昧至极!我没有带偏见,我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事实,他和孩子都是靠低保生活,家里的房子还是政府盖的,学费也是政府交的。董某民能教孩子什么?剥削妇女、拐卖妇女吗?这样的一个家庭,母亲被非法囚禁这么多年,八个孩子能不知道?为什么事件在网络发酵之后才被曝光呢?为何曝光后,大儿子不是为母亲维权,而是帮父亲遮掩,控告正义发声的网友呢?在他们心中,那个被铁链锁脖、因暴虐而精神失常的女人真的是他们的母亲吗?还是说只是一个给他们提供生命的容器呢?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许他们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好亲戚、或许能基因突变,但是这概率能有多大?这样的家庭,我放佛可以看到未来,一堆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都不一定读的完,早早地辍学打工、结婚生子,倘若他们老老实实过日子也就算了,怕的就是被他们的父亲影响,认为买女人、囚禁女人是是合理的,再步上他们父亲的后尘而不自知。“寒门出贵子”,穷的是钱,不是三观!董某民,就是早前愚昧落后思想的写照。往前推50年,可能很多人都习以为常了,但是放在现在,大众必然是义愤填膺。我想,这应该就是教育的力量。
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的思想困境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农村相比城市,在家庭状况、教育意识和社会资源分布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落后的家庭教育思想。首先,“教育亏本”的观念在贫困地区根深蒂固,很多农民在教育问题上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上学花钱,读书没用,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还不如早早打工挣的钱多。这种“教育亏本”的思想在农村贫困家庭中是普遍的,因此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就是选择辍学就业。因为教育作为一种前期投资、后期获益的活动,需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消耗和经济代价,他们更愿意看到孩子外出打工或农业劳作上获得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种“教育亏本”的错误观念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儿童教育情况。
其次,“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影响着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封建社会遗留的“男尊女卑”思想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这种性别歧视也导致了女性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现实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保证儿子上大学,也必然会选择牺牲女儿的受教育权利,“伏地魔”这种现象也不是只会出现在电视情节中。“男士优先”这不仅是一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权衡之计,更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真实写照,也使得农村地区受教育人群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童年是孩子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缺乏价值观、道德准则的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步父母的后尘。
(二)父母的精力不足
农村绝大部分家长和监护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唯一责任,他们只需要负责孩子的基本生活就行了。出于这种误解,父母往往只致力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甚至很多家长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从而疏于对孩子心理、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关心。留守儿童数量剧增,爱的缺失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极易产生叛逆情绪。经济条件的匮乏也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如若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也会使得孩子产生厌学心理。而且父母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也很难给以孩子学术上的帮助,一个孩子尚且难以照料,更不用说农村地区普遍两三个孩子了。
三、农村地区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一些研究中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充足,一些农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体育器材严重缺乏,学校投入资金不足,教师数量少,导致学校整体教育水平落后。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大专、中专学历的教师占绝大部分,只有少部分教师是本科学历,这也直接导致了贫困地区中高考录取率低的现象。目前有一个大趋势是学生的流失,孩子跟随家长外出打工,在外就学,直接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收不到学生,甚至会出现老师学生“一对一”的现象,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四、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政府完善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补足我们教育短板的关键,但是目前农村教育资源配比普遍偏低,政府应该调整资源配比,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一是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招本地生源服务本地学生,对农村地区教师的职称评定予以优待,开放更多的编制名额,避免人才流失,确保农村学校招聘的人数。二是要保证足额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工资一般由财政发出,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不足,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统筹城乡教师收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设施、交通条件、薪资待遇等。三是改善农村学校的硬性条件,像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运动场等,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功能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时刻观察学生门的心理健康,引导着学生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对此,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师,定期给予心理健康辅导,使他们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克服和消除,培养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重视对监护人的教育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早期家庭教育正处于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也是此后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但是,农村家长大多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从而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此,学校应当主动和孩子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定期家访,并指导他们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同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监护人培训班,给以一些观念落后的家长进行思想辅导,普及现代社会教育的优势,改变他们“教育亏本”、“教育不公平”的观念。
综上所述,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携手合作,共同守护和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要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指导,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探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23(2):53-56.
[2]马新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J].新课程,2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