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禄培尔,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他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不断的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强调教育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兴趣和愿望。不可否认,他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但现实的幼儿教育存在着问题,所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 福禄培尔 重要意义 问题 方法
“百年基业,教育为本”。幼儿作为建设社会的后备力量,不仅需要良好的智能素质,更需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故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念对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是指对3至6岁的幼儿实施的教育,是学前教育或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上承婴儿教育,下启初等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人的道德人格、心理素质等在此时期已具雏形,由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按照社会要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2.幼儿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一些研究表明,幼时丰富的学习和强烈的环境刺激不仅不会损害大脑的发育,相反的会促进大脑更快更好地发育。
3.幼儿教育使孩子的潜在能力保持较高水平。日本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儿童的能力随着开始教育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故幼儿教育可使孩子的潜在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尤其是作为人生启蒙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脑发育及潜能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教育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家长的教育期望过高。计划生育政策下,不少家庭把唯一的孩子视为“手中宝,心头肉”,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家长看来,孩子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他们可以规划孩子现在的道路和未来的发展。但家长往往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加之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中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家长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给幼儿身心造成巨大压力,从长远看不利于幼儿的茁壮成长。
2.填鸭注入式教育。我国幼儿教育仍采用一种传统的“填鸭注入式”教育方式,“幼儿跟着老师读、学着老师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机械,老师唱独角戏,缺乏对幼儿的引导和启发。幼儿期是孩子最活泼好动的阶段,但传统教育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禁锢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幼儿养成只接收不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把孩子变成没有自己思想的接收器。
3.教育内容欠规范化。根据《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一日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进行,不能像小学那样形式化。但事实上,大多数幼儿园都把游戏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属物,而把识字、算术、学英语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片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以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以一种看得着的显性方式来考评教育成效,却忽视了幼儿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双向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对策——参考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念
1.家长应该端正思想,期望适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家长把这种期待转化成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处于超负荷之下。鉴于此,福禄培尔说过,“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性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按照自己心中完美的标准去塑造孩子。父母可以对孩子满怀期望,但也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水平去确定期望值,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实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善思、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众多的情景,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大都热衷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他们丰富多彩甚至荒诞的答案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这种启发式教育使孩子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只会听老师讲而不去思考的被动接受者。这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让孩子既能学习知识又能懂得做人的道理,实现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福禄培尔肯定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认为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只有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故幼儿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确定每日的教学内容,做到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现,实现“玩得好,学得好”的教学目标,使幼儿真正在游戏中成长、成人、成才。
作为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者,福禄培尔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完整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幼儿教育理念对现今的幼儿教育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代表着希望和未来,所以发展和完善幼儿教育理念是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方要求。
[参考文献]
[1]《人的教育》[M],德国福禄培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M],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编,新时代出版社,1999
[3]《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M],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