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承担培养大众养成运动锻炼习惯和奠定终身体育的重要责任,而学校体育训练是为祖国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摇篮,另一方面,由于乡村体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较为艰苦,专业体育教师较少,在“双减”政策下体育训练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孩子创设更多的兴趣项目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也比较困难。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学校;体育训练状况
一、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下,农村学校的学习环境也有一定的转变,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状况与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强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毋庸置疑是实现科教兴国不可或缺的,是关系到全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是加强精文明神建设的重要途径。飞来峡镇是清远市清城区的乡镇之一,本文通过对清城区飞来峡镇农村学校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揭示影响清城区农村学校体育训练发展的因素,在全国“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体育训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清城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学校体育的整体利益。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清城区飞来峡镇4所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学校分别是:飞来峡镇中心小学,飞来峡镇江口小学,飞来峡镇华侨农场富勤第三小学,飞来峡镇高田学校小学部)以这 4 所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飞来峡镇小学生有2780名,本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0份,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92%,有效率92%。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与超星电子书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双减”政策下农村学校体育训练的开展状况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通过互联网、体育期刊网,搜集与本课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章,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
从选题到进行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结果的统计分析,向4所学校体育方面相关的负责老师进行访谈,并对被调查学校的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学校在学校体育训练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现状,为本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理论材料,为论文的写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以及数据的支持。
3、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问卷,飞来峡镇4所学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主要是对学校体育训练开展情况;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后在身体、心理、文化成绩、思想意志等的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项目;学校体育训练的策略等相关问题的调查,从而获得本课题所需调查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随机选取80到200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向4所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获得本研究课题需要的数据。具体问卷调查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
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和对飞来峡镇中心小学、飞来峡镇江口小学、飞来峡镇华侨农场富勤第三小学和飞来峡镇高田学校小学部4所学校的体育训练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学校有关教师、对学校乒乓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教学课程、课余训练和比赛等各方面数据,运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作表格,获取可靠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开展体育训练项目
从调查的4所学校统计出体育训练或者开设的体育训练项目占比例排前的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舞蹈,前三项是区比赛项目,各学校为在比赛上取得好成绩开设训练项目,根据调查问卷情况知道除了以上四个项目之外还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武术、羽毛球、跳绳,然而啦啦操与其他项目的就极少人选择。农村学校体育训练项目开设基本跟随区的比赛项目而设,而训练项目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比较匮乏,长期在农村生活学习,大多数运动项目是从电视上或者网络上了解到的。
(二)体育训练时间
对 4所调查学校的体育老师和负责老师进行了访谈,从中了解到从实行“双减”政策开始,各学校开展体育训练的时间基本有早上上课前一小时,下午放学后一小时的课后拓展,或者是中午休息的一小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每天安排训练,基本一周2-3次体育训练。但是相对于在“双减”政策没实行前而言,现在的训练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了,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充足,而且能根据喜欢的项目进行训练,这对学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来说是相当有利的一点。
(三)师资力量分析
与全国农村学校一样的状况,飞来峡镇的专职体育教师师资相当匮乏。调查的4所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年龄20-40岁的4人,40-60岁的7人,平均年龄较高。只有4名体育教师是体育专业毕业,其余教师都是在教师专业队伍的整合中成了体育教师;各学校开设的篮球,足球,乒乓球三个区赛项目中,我们只有一位体育教师是乒乓球对口专业的,其他教师专业都不对口,训练也是靠经验的积累和视频的教学与实操。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我们就少了专业性,不能提供学生最专业的指导。
(四)场地等硬件分析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4所调查学校都建有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其中两间学校有舞蹈房,其余场地没有,另外有一间学校篮球场场地不足两个,且较破旧。学校使用器材也比较陈旧,沿用多年前的器材,奉行能用则用的最大化原则。
(五)其他影响因素
飞来峡镇位于清城区东部,地域面积大,与城区相距最远的一个镇,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所以学生上学方式一般两种:住学校附近的一般走路上学或者家长接送;另外一种就是离学校较远的需要坐校车。坐校车的同学由于校车的班次和时间问题就限制了参加课后拓展项目;农村家庭不太重视体育锻炼是一个问题,孩子有意向参加训练,但家庭的条件和观念管制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跟4所学校负责老师得知学校学生经过体育训练参加比赛获奖的奖励措施不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训练的开展有利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但开展训练项目较少,学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不参加,学生没有获得体育训练的积极影响。
2、农村学校体育训练时间利用率不高,由于地域和上学方式的问题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
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且平均年龄较高也是导致体育训练项目开展的限制。
4、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与训练器材陈旧或缺乏。
(二)建议
1、在体育课堂中增设多种运动项目,让学生提高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在校园活动日中向家长普及体育运动的的积极影响,学校针对参赛项目增设相关奖励政策。
2、充分利用课后拓展时间和大课间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去,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训练期间进行接送。
3、教育部重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现状,根据每间学校状况招聘专业体育教师,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4、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的完善和器材的投入,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尊云.新乡市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D].河南大学,2015.5.
[2]朱鹏鸿.陕西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开展状况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1.8.
[3]戴忠林,冷浩然,高启林.“双减”政策下淮安市乡村小学武术课程开展路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
[4]毕绪慧.滨州市城乡结合部小学巧化育开展情况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5.
[5]李林.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特征与对策思考[J].体育教学,2018(11).
[6]万晶.新乡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调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5.
[7]侯凯凯.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开展状况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3.
[8]刘军.陕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D].陕西师范大学,2009.5.
[9]邵伟德.“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