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激励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策略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更多参与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初中数学教育的必要性,总结数学教育中应用激励策略的原则和方法,在实践找那个通过教学内容激励、教学过程激励、书面语言激励、教学设计激励等,让学生们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动机,在自我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字:数学;教育;激励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得到突破创新,探求新的数学教育模式成为热点。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注重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各种体验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理解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获得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同时获得情感、思维、价值观的进步发展。初中数学教育就要通过发展学生们理性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社会和周围的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建立自信心。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少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兴趣,则很难在应该构建自我认知、自觉学习的时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数学教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激励策略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更多参与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数学教育激励策略,调动学生们内在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数学教育本身的课程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和新课改的需要。
二、初中数学激励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激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刺激心理感受,让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意愿,并付诸行动,自觉主动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满足自我需求的一种教育形式。激励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愿望和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发展。数学是基于相关概念形成的以数学公理、定理为主干的严密逻辑体系,数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及分析能力,通过激励教学,对学生实行学习、参与、交流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满足,促进师生了解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对数学实施激励教育有助于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激励教育要求教师承认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教育让学生得到提高和进步,符合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原则。
数学激励教育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贯彻新课改精神,引入激励教育,既可以体现人本教育,又可以快速达成数学教育目标,发挥出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是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初中数学教育激励策略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一)应用原则
在初中数学中实行激励策略,让教师和学生正在课堂和实践中都充满激情,在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实际中的物化情境和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场域。在数学教育中实行激励策略,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数学教育中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让学生们感受到公平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集体、社会的认可,不让差等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题目留给他们,提高学习的信心。
针对性原则。初中生具有不同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如针对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学习方式、针对学习态度或行为的等等,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时效性原则。激励需要选择在恰当时间,选择好时机才能发挥出激励的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励教育方法
激励教育有很多种方法,归纳后主要有兴趣激励法,教师因势利导,改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由于数学较为枯燥无味,因此如何营造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成为提高兴趣教学的关键;信心激励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取得一个个小进步后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学习目标的;暗示激励法,利用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某种信息,让接受这种信息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出反应;目标激励法,让学生自己树立学习目标,成为激励自身学习的动力;期望激励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依靠心灵的力量获得成功。
有研究表明,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学生在激励氛围中获得成长,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四、初中数学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内容激励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些幽默语言,通俗语言比生硬语言更容易理解,感性故事比理性语言更容易理解。生动的语言和幽默易懂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加倍提高学习兴趣,进入更高的学习境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发挥之处。如在进行抛物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抛物线图像特征有深刻了解,加深对抛物线中的系数a,b,c的理解,可以遍以下顺口溜,“开口向上a正数,c为截距交y轴;a,b同号顶左走,a,b异号顶偏右”。在记住这一顺口溜后,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抛物线的特征并通过图像就可以说出a,b,c的符号。
此外数学教学中还可以灵活运用成语,加深对数学概念或符号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直线的长度——无穷无尽;射线的特点——有头无尾;只做题不验算——主观臆断等。
还可以利用谜语加深记忆,将一些数学名词编制成谜语,将趣味性和知识融合起来,以猜谜、破迷等方式激发学生寻找和掌握基本概念,提高思维发散性。如1米顶替十分米(谜底:等量代换);相面之人出考卷(谜底:命题)。
(二)教学过程激励实践
新课改倡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数学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最终得到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语言的应用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过程激励总结有激励提问、激励表达、激励探索、评语激励等。
激励提问。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如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满怀激情的给予肯定和激励,“希望你提出更多问题、这个问题有价值、你的问题提的真好”等等。教师还可以创造学生提出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思维进入亢奋状态。提问在课堂上是常用的手段之一,科学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思想共鸣。如何让学生做到敢问、善问,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激励表达。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现的情感。激励性的肯定有助于让学生们欣赏自己的成功,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心,这种成就感成为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默不作声,有的积极回答。这可能与学生的性格、掌握问题的程度、自信等有关,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引导,通过语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恰当的运用语言可以起到特别的功效。如:你的想法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过了;谢谢你指出老师的错误,要不就要错一辈子了;你很善于思考啊,这么难的问题都可以回答出来等等。
激励探索。良好的情感可以推动和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让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不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负面影响。数学教学时应争取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疑问,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斯蒂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数学教师应学习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和评价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让位于师生互助互学,在课堂中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主动将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及体验结合起来,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实现从“学数学”到“学会学数学”的转变。如以下激励探索语言:谁还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你说的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下;他的看法大家同意吗,还有谁有不同意见等。
(三)书面语言激励
评语激励。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写作业、教师批改是最常见的知识复习方式。教师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是师生之间较为难得的交流机会,因此应从分发挥批改作业的作用,对学生做好评语,发挥评语激励作用。除了打“√”或“X”,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恰当评语,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如表扬和激励评语:思路清晰,再接再厉!做的很棒,继续保持!作业越来越工整了,你很优秀!等。引导和启发评语;不要掉队,老师盼你进步;今天你又丢东西了吗;再想想等。
(四)教学设计激励
建立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利用组内和组间的异质特征,提倡组内组间互相帮助、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育中,激励他们沟通、进取的决心的欲望。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集体荣誉的成果作为学习付出的经验,增加组内成员的责任感,使得学习不再时个人的事情,成为组员共同的事情。
加强组间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有竞争的合作才是有激情的合作,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发挥出团队的责任感。如某个应用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学中就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的解题方法多。如果某个组内成员反应较慢,经常得不到表现机会,采用这种竞争的方式,当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清楚表达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这个小组的成员将全部得到奖励,这就迫使优等生去帮助差等生,建立其和谐的成员关系,加强合作的有效性,在集体主义精神发挥的过程中让每个人都会的成长。
环境氛围激励,让学生们保持荣誉感和上进心。设计板报、宣传栏、荣誉墙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信念等产生暗示作用。班级黑板上方的班训、教室墙壁上的文明用语、名人名言等都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培养良好班风,班级集体舆论正面积极,潜移默化的对每个人产生影响。还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学生榜样,当看到自己身边的人获得成功时,也会激励自己再接再厉,努力学习。
五、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激励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教学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可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初中数学教育激励策略的应用围绕学生们正当需要的满足,立足于学生主体性发挥,促进他们的主动、自觉性探索和发展,让他们自主的付诸行动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我心理需求,这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转变,突破了传统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内容激励、教学过程激励、书面语言激励、教学设计激励等,让学生们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动机,在自我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德明.浅谈激励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杂志,2012(64):151。
[2]赵凤梅,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方法的运用分析[J].教学研究,2015(9):63.
[3]李晓峰,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研究[J].教育导刊,2009(84):123-125.
作者简介:
唐顺华,男,1975.02.07,四川攀枝花,本科,初中数学教育,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