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辽宁省大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QZ2018009 )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将0-3岁婴幼儿的托育和保育当做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但是,对于0-3岁的相关活动和课程却还几乎是空白的状态。所以,面向0-3岁婴幼儿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文从亲子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方式及其对家长的指导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抓住敏感期,细化婴幼儿发展目标
0-3岁早期教育机构中亲子活动的设计,是针对0-3岁婴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确定活动的目标以及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由此可见,设计0-3岁早期教育亲子活动的基础就是活动目标。而活动目标的重中之重就是处在0-3岁年龄段之间各个阶段婴幼儿的发展目标。因此,完善0-3岁早期教育的亲子活动设计就要首先完善婴幼儿发展的目标。因此,抓住婴幼儿发展的敏感期,细化发展目标是设计活动的基础。
以13-15个月龄的婴幼儿为例,根据敏感期确立此阶段婴幼儿的总体发展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再进一步细化、分散到具体的亲子活动中。
表一:13-15个月宝宝课程大纲(节选)
二、紧扣核心教育元素,架构活动体系
0-3岁早期教育中亲子活动的设计,除了目标的明确,还有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0-3岁早期教育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对于这些内容,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也是亲子活动设计的基础和重点任务。在紧扣核心教育元素的基础上来架构活动体系,可以为每一节具体的亲子活动设计提供支架。借鉴3-6岁的研究成果,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份国家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中,核心教育元素又被表征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因此,0-3岁早期教育活动体系的内容主要可以包括:生活操作的精细动作、大肢体动作技能、音乐、美术、早期阅读等。
三、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提高活动效果
除了活动内容的选择,其组织方式确保亲子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在0-3岁这一阶段,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早期教育课程应该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亲子早教各类活动的设计中,亲子游戏都是主要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早期教育课程和活动更具游戏性、科学性、教育性、综合性。
四、理清亲子活动中面向家长的指导策略
家长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有效地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也成为早期研究的重点。所以,在0-3岁早期教育指导课程和活动设计的架构中,面向家长的指导目标、面向家长的指导方法与策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婴幼儿教育指导中心的功能定位中应该包括“面向家长:以科学的视角关注生命质量,提高育儿水平,科学开发潜能,给予适当指导。”增加和理清亲子活动中对家长指导方面的目标和具体的指导策略,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和方法。
(一)增加家长层面的指导目标
教师对于要指导家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活动过程中增加家长指导策略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因此活动过程中加入了对家长的具体指导策略。
(三)活动后有如何结合敏感期进行的亲子游戏及生活建议
要做好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仅靠在早教机构中如此短暂的有组织的亲子互动是很难有大的建树的。关键要把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因此,在每节活动后,都有对家长如何结合敏感期进行亲子游戏及生活的建议。在下面的案例中,以运动类亲子活动《送小动物回家》为例,教师在设计此节亲子活动时,便罗列了非常具体的家长指导目标和策略,并向家长指出此次活动如何在家庭中进行延伸。
案例:运动游戏《送小动物回家》(19-21个月亲子综合课教案节选)
活动目标:
1.游戏中提高宝宝的平衡能力和跨越障碍的能力。
2.满足宝宝行走搬运敏感期和双脚离地跳的敏感期的内心需求。
活动准备:
万向组合体能棒、体能砖,软包山坡,踏脚石,手偶一筐,平衡板,圆桩。
活动过程:
1.向家长交待任务及目的(宝宝要把小动物送回家,练习跨越障碍,能够比较协调走过平衡木。)
2.讲解示范:宝宝从起点处拿起一个小动物,跨越障碍,踩过踏脚石、小山坡、踏脚石,再走过独木桥,双腿屈膝起跳安全着地,把小动物送到对面的家里面。
家长指导:
1.游戏中,宝宝可以把小袜子脱下来,踩一踩不同质地的器械带来的不同触觉体验。
2.家长尽量鼓励宝宝独立走平衡板,第一次家长可以握着宝宝的手腕;第二次家长可以给宝宝一个手指给他小小力量辅助;第三次让宝宝独立走,家长在旁边保护。
家庭延伸:
日常生活中让宝宝练习双脚离地跳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