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日益改革的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改革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作业管理方式。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降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负担,促进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巩固课堂所学。本文将针对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几点探讨。
关键词:减负;作业;管理;层次;质量
前言
增效减负,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满足时代要求,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实践。农村教师要通过作业管理的优化,降低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农村学生的教学效率,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让作业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燃起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驱动力,是作业管理成功化的重要表现。
一、提高语文作业的针对性
在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关注作业完成后对小学生的影响。只有能够促进小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作业,才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要考虑每一位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能够站在农村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借助对学生的了解,从最真实的教育情况出发,设置小学生能够完成的课后作业。只有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复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落实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起点。
像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农村学生在夜晚偶尔可能会看见蝙蝠,但是往往是一飞而过,很少会有机会仔细观察,而且学生们会发现,蝙蝠经常在夜晚出现,白天几乎没有见过。这是为什么?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以反复试验为途径揭开的有关于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为了燃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安排预习作业。让小学生提前了解科学家结合蝙蝠身上的特征,而制作出的新兴事物。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和针对性,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前通过搜索与阅读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更快速的理解课本阅读内容。又如在讲解《题西林璧》这首来自苏轼的古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同样在课前,让小学生聆听诗歌对应的朗读音频。在课前通过反复练习、熟读,以此来解决课堂中的朗读难题,将更多的课堂时间放在古诗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这样的语文作业并不复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能力的发挥去完成,还能以作业完成为前提,增加课堂学习效果。
二、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当关注小学生对趣味性的需求。用趣味化作业的设置,满足他们的语文学习期待。在双减政策下,增效减负重在让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观念,不再觉得语文学科过于枯燥。用作业的有效设计,推进作业与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结合。
像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观察任务。农村孩子很容易能抓到蟋蟀,那么教师可以提前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抓一只蟋蟀,并和班主任沟通一下,利用班费买一个可观察的蟋蟀住宅盒子。将这个盒子放在教室显眼的地方,提前一个星期让小学生不断与蟋蟀的住宅互动,以观察、交流的方式,获取更多有关于蟋蟀住宅的信息。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加以记录,特别记录下独特的观察感受。这样的作业具有趣味性,能够让小学生真正行动起来,没有负担地完成语文学科作业。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强大的阅读动力,将自己长期观察所积累的结果与文章中法布尔的观察笔记加以对比,获得丰富的阅读结果。
三、提高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教育改革的实施,让教学内容有所更新。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和层次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也要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选择符合学生真实水平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热情满满地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灵活设计作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的个人发展区间增大。
像在针对《和时间赛跑》这一课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作业、能力发展的作业和情感态度观相关的作业。教师从课文中提取重要字词,利用字词抄写和造句的方式,让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掌握生字生词,了解不同语境中生词的具体意义。针对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对比阅读作业。寻找与《和时间赛跑》这一故事类似的阅读文章,融入课外文章。通过对比阅读,让小学生记录下两个文章的不同,在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在不同作业的引导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基础出发提升能力。
四、提高语文作业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能够给学生带去更多的乐趣。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小学生开心地接纳作业。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形式的丰富,让作业越来越开放,让学生在语文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到学科学习的自在。
像在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类作业。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人最喜欢故乡的什么。学生身处农村,对于农村的植物都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调查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开拓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这些课后调查成果,会让小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本阅读文章中作者所传递的热爱之情和思乡之情。另外,农村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那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给父母邮寄一些家乡的植物或水果,来帮助解决父母的思乡之情。再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美丽的景色,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利用“大好河山”这样的主题,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通过开放、自主、个性的手抄报设计,让每一位小学生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外优势展露出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或针对一个内容,设计多项作业,让小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功能日益突出。教师要重视作业管理,严格遵守双减政策提出的各项标准,把握好作业的形式、质量和数量,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林峰,林鹭菁.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探究[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23(1):7-11.
[2] 周洁. 教学做合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 读与写,2022(3):40-42.
[3] 张悦.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思考[J]. 读与写,2022(7):52-54.
[4] 李松嘉.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21(3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