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谈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谈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作 者:陈旭东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明朗化,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来讲,就是高新技术和综合素养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也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这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综合素养、正确价值观念的综合课程显得愈加重要。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教学管理手段与现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柔性管理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不仅为高校思政课程注入了鲜活的能量,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思政;应用

引言
“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相较于发号施令、严苛制度等外力强制管理手段,它更强调实现人性的解放、权力的平等和民主化的管理,并最终使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得到有效激发和充分挖掘。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在思想启蒙、观念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然而现阶段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所暴露出的“管理方式过于刚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等问题,使得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建设人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使得将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
一、树立一种理念:生本思想
依照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方式对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进行管理,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教师积极转变以往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监督、奖惩学生的刚性管理理念,以“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来开展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具体来讲,高校学生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学校教育后,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养和独立的思维情感,他们不愿意接受他人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强制性干预,更不会出现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盲从现象,因而,相对于命令式的管理,教师应当在组织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凸显对学生个性独立的尊重,对学生进行内心层面的激励和感情的渲染,从而激励高校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切实发挥其课堂教学主人翁的作用。而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精准解读,以最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变“管”为“导”,坚持“诱导、疏导为主,强管、严管为辅”的理念,与学生开展平等地对话与交流,交换彼此的想法,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加以规范、错误思想加以拨乱反正。整体上来讲,树立并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不仅是民主管理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更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实施一种管理:情感管理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倘若缺乏科学合理、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课堂教学活动、约束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就会使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成为一盘散沙。尽管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这种困境的形成,但在制度管理之外,还应当以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来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管理氛围,而这种氛围便是柔性管理的重要表现。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思政教师要在管理工作中渗透个人的真实情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亲密关系,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存发展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针对高校学生开展情感管理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即师生是处于同一层面的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二者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基于平等、友爱、互尊、互重基本理念的沟通关系;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和个人社会价值,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次,教师要积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关系,只有能够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才能充分发挥柔性情感管理的“心理”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之上,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实现柔性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三、优化一种体系:学生自评
在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管理效果评价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对柔性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柔性管理效能发挥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对柔性管理效果进行良好反馈的重要途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管理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其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以往量化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的思想、行为和想法都无法通过精确的数字来衡量,因而,与传统教学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量化的方式不同,柔性管理教育评价采用的是一种模糊性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信任,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因而,对柔性管理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一方面就是要确保教师能够以模糊性评价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或退步、创新或守旧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促成学生的自我评价,以确保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独立自主能力。
结束语
马斯洛理论将人的现实需求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而强调对学生进行尊重、引导、激励和启迪的柔性管理既可以使高校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又可以指引着学生向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前进。因而,积极探索柔性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创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的实现将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育自由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贺晓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