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 者:李治会 (贵州省毕节市第六小学 55170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犹如一道兴奋剂,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不胜枚举的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目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设疑诱导
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学生的求知,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课堂设疑诱导,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前,倘若这个疑设置得好,且诱导得好,这就意味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教学就能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扣起学生学习的心弦,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它的名字叫——《女娲补天》,那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了吗?从这个故事,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诱导,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学生就能在极其高涨的兴趣氛围当中,迫切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而把以前的被动式“教”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来了,思维亦将变得更为活跃,教学效率也就有了更明显的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控力较差,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一节课,如果要他们乖乖地坐四十分钟,那就特别特别的难。针对小学生这一系列特点,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游戏、配乐朗读、律动、绘画、唱歌、课本剧表演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快乐的六一》一文时,本文是一首诗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不易懂,在教学时,每教学完一个小结,我就把它编成歌曲,带着学生们唱,跳,学生们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文中小朋友那种幸福、快乐的气氛当中,学生不疲乏了,也很好地集中了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感觉就是:原来学语文,竟然是这么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又要求学生把文中小朋友快乐过六一的情景用彩笔画下来,又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本文篇幅较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完以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小动物的头饰,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究艺术,发挥特长
一个语文教师,在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才称之为合格,这就取决于教师授课的艺术了。每位教师,在教学时,都各有千秋,各有独到的一面,那就是“绝活儿”。有的人,朗诵声情并茂;有的人,语言诙谐;有的人,板书美观大气;有的人……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改变那种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灌输式”讲解,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既要吸住学生的眼睛,又要憾住他们的心灵,感染他们,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奥秘在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关系和谐了,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爱屋及乌,更利于教师教学,学生愉学。因此,我们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如: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能斥责,要耐心剖析道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上课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我们不能嘲笑,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对于学生,不但要在学习上关爱他们,更要在生活、行为、心灵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呵护,更多的营养。
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 
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老师习惯在课后把学困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学困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学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此外,美国教学论专家库尼认为,应当把教学中最重要的信息放在课始和课尾。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课尾情趣因素的开发:可以对某个问题采用“悬而未决”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或顺延课文发展,让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引进悬念、竞争……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