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红色文化在社会各领域以及各行各业的作用不断凸显,各地党组织及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力度。本文对邯郸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研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邯郸地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具体实践路径,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当代价值;传播路径
一、传承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激发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
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性融入到国民教育中,能够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导向作用,这对广泛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二)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
红色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激发出新的活力,故其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进而也就决定了红色文化永远不会过时落伍,依然是引领当前我们时代前进的主流文化, 尤其是它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等方面的功能更是会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供促进作用。
(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红色文化包含着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忠于职守、 勤俭节约等红色精神品格,在各种文化鱼龙混杂的当下更显珍惜与可贵,显然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邯郸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一)重视不足,发展同质化
尽管邯郸不少地方打造了一批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但却存在发展同质化问题。从文化挖掘的深度和方式到展览的布局理念都趋于类同,没有立足自身特点,缺乏互动。一些场馆依然简单依靠遍布展厅的图片照片和战时遗物展示品,配上简单的讲解词,走马观花,空洞死板。在一些新馆的建设布局中充分突出了智能化展陈特色,但却弱化了文化历史与精神寓意这一主基调,冰冷的大屏幕缺乏实物的支撑和有温度的展陈表现,本末倒置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同感。此外,在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还在单纯强调红色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宣传与保护的重要性,忽视了红色文化发展所处的机遇期,对红色文化发展踟蹰不前、决心不够、重视不足、缺乏全面统筹和协调,对红色文化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发展缓慢,错失良机。
(二)商业化形式突出
邯郸地区红色景点众多,大多数集中在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红色景点的发展也变的多样化,然而部分红色景点的发展却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地区老旧宾馆打着教育培训的旗号,千篇一律的“景点游”和所谓的“老师授课”,摇身一变就成了“党性培训基地”,但基地硬件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简单地以“忆苦思甜”来解释服务不到位是极其片面的,并且与高收费不对等。红色精神也不再是宣传重点,出售纪念品、土特产悄然成为了主要的目的。因此,原本应该得以大力发展的红色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良好的革命宣传气氛被破坏,以利益为主的商业文化逐步取替红色文化,公众得不到正确的宣传引导,红色精神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
(三)网络传播性不强
进入“互联网 +”时代,在传统媒体之外, 微博、微信、QQ、微电影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成为高度融入群众生活的媒介。但红色文化在新媒体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缺乏长远规划,后续发力不足。一部分已建成的网站理念陈旧,内容枯燥,展示手段落后,更新缓慢,难以吸引网民的持续关注和转发。此外,网络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辐射范围也有待拓宽。缺乏多样化的与网民互动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也是症结之一。
三、邯郸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一)加强资源整合,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应当坚持文化全局的观念,跳出单一发展红色文化的观念,尽可能把分散的红色资源以点线面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加大区域合作开发力度。把红色文化、自然资源、精神遗产融合在一起,打造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
邯郸红色文化发展中应当借助市场经济的作用,突出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打造“一二九师精神”“红色邯郸”等特色,突出邯郸地区红色文化的品牌优势。大力取缔红色景点区过度的商业化活动,合理规范红色纪念品和当地土特产的销售渠道,统一管理、统一定价,不过度消费红色文化。此外打造邯郸红色文化品牌不能只着眼于红色景点、红色旅游,也要放宽视野,把红色产业推向红色文学、红色影视方面发展,在邯郸地区打造红色文学、影视创造基地,加快邯郸红色文化品牌的创立,把邯郸建设成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之地。
(三)加大旅游项目互动体验,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在加强红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和遗址纪念馆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推广预约参观模式,提高游客参观的便利性和体验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使游客细细体会红色文化的历史与寓意成为可能,进而提升展览品质与档次。充分利用当下各媒体平台的优势,将传媒手段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宽传播途径。例如,以真实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为素材拍摄高品质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制作新颖的红色主题游戏。同时,创新承载形式,拉近红色文化与群众的距离。红色文化单位可以走进社区、学校,以及在网络上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突出互动体验功能。还可以打破常规,在红色文化纪念馆举办相关主题但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演讲、竞猜、观影、研讨、VR 体验等等。让红色文化摆脱以往刻板、说教的印象,激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于天
[2]《坚持文化自信推进河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陆静、杨凤勇
[3]《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路径探析》 张文、全军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