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立足生本 网课亦不难

立足生本 网课亦不难

作 者:魏楚楚 (温州市南浦小学,浙江 温州 325088)

摘   要:因为疫情,我们被按下了暂停键。停课不停学,网课暂时取代了课堂教学。网课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呢?通过实践发现,老师只要从学生主导性出发设计教学,依然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网课教学;教学设计;实验设计

网课好难,科学网课更是难上加难!科学网课有多难?我认为有三难。
1.学情不了解
以鹿城区为例,全区几十所小学,有城镇学校,又有农村学校,学情相差甚大。上网课的老师,不可能把握全区的学情!
2.学习无组织
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在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作业是否完成?老师无法直接监管。
3.效果无反馈
网课最大难,是师生无交流。老师说的,学生是否明白?——老师不知道;学生有疑问——老师亦不知道。
解决网课之难,取胜法宝只有一个——以生为本。《新课程目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网课亦是。笔者就鹿城区2020年春季小学科学网课为例,分析如何以生为本,解决网课三大难。
一、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2003年编写的六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已不适应学生现在的生活情况。比如第一课《一天的垃圾》,分“我家一天的垃圾”和“关于垃圾的讨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将一天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教材让学生根据垃圾的来源、材质等不同标准分类。2019年8月温州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分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大类。如果老师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就会遇到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矛盾的问题。
笔者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修改。直接让学生按照温州四类垃圾分类标准进行统计。这样的改动,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体现了学习来自生活,教学服务生活的教育理念。
教师还增加了“废弃的口罩是什么垃圾”的设计。这正是疫情背景下,真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从“健康人戴过的口罩”、“一线工作者戴过的口罩”两个维度说明戴过的口罩分别属于什么垃圾,还介绍了医疗垃圾的专业处理方法,不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拓宽了知识面。
二、解学习之所困,给你所需
网课,与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环境的改变。老师能把握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及时提醒走神的孩子回归课堂,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而网课,学生通过电子设备观看视频,继家长复工后,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网络上的游戏、聊天等都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学习效果完全由学生的自觉性决定。
1.陪伴式实验提高参与率
科学课脱离不了实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般先布置实验任务、指导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自行操作;甚至有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网课中的实验也这样设计,效果会如何?
【案例1】六年级第四单元第2课《垃圾的处理》。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1.各种物体模拟的对象
2.演示填埋过程
3.画面停止,学生实验观察   
4.根据现象解析
该老师介绍各类物品模拟对象后,将模拟物品依次放进烧杯,画面静止。老师预设学生在屏幕前同步实验。
事实呢?我进行了问卷调查。
425名参加问卷的学生中,185人参与了实验,占13%;近57%的学生没有准备实验材料。
从以上数据,我们发现,近57%的学生没有准备实验材料!那么,当画面停止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无事可做的。因此,实验后的分析,完全是老师的灌输,而非学生自己习得。事实证明,这样的实验设计是无效的。
【案例2】六年级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
【一天垃圾的统计调查】
1.出示任务,温馨提示:收集你家24小时内的所有垃圾;外出产生的垃圾也要带回家统计在内。
2.实验活动:统计我家一天的垃圾
1)有准备垃圾的同学自行操作;
2)没有准备垃圾的同学,看老师演示,并填好统计表。
 这位老师预设会有学生没有准备垃圾。通过老师演示,没有准备材料的学生学会了“一天的垃圾”是如何进行统计的,教学目标达成。
在很多网课中,都对实验过程进行了陪伴式演示。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解决了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验操作带来的学习困难,又指导问卷中13%的学生更规范完成实验。只有根据学情设计的教学,才能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才是有效教学。
2.关键性问题突破难点
在设计关键性问题时,老师只有以学生主体性为出发点,才能找准学生在这堂课上的疑难点。
【案例3】三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019年编写的《科学》新教材,把2003年版教材六年级的内容,放到三年级学习。因为种种原因,很少学生能连续观察到完整的月相变化。因此在老版教材中,也一直是教学难点。而这位老师通过两次摆月相图片,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
【月相变化规律】
1.看一看月相图片,找规律
a.观察月相多少的变化,发现月相变化规律,依据规律摆好7张月相图;
b.再观察月相的方位,依照规律再次摆好7张月相图。
2.摆一摆月相变化。
这位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好的生理特征,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找到月相变化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的生理特点,解决关键性问题,这就是学生主体性非常好的体现。
三、增科学之素养,潜移默化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科学网课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并不难,比如学生家里没有量筒和滴管,可以用有刻度的奶瓶代替烧杯;用吸管代替滴管取水放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没有实验工具的困难,引导学生利用开发生活中物品探究科学,体现生活处处有学习,学习就在生活里。
一堂好的网课,依然能让学生学得扎实。一堂好的网课的标准,就是从生本出发,结合学生生活,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只有站在学生主体性角度去设计教学,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网课,学生一样都能学有所获。让我们在这场教学变革中,不忘初心,以学生为主,让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出版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2]腾讯网.网课教学并不难,为这样一群老师和学生感动, 2020年2月15日
.https://new.qq.com/omn/20200215/20200215A0QRIC00.html
[3]南工晨风nyistCF.网课初体验|一周网课感受,2020年2月23日.https://www.sohu.com/a/375271677_50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