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培养劳动意识,有助于提升自理能力,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幼儿自身和家庭来说,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在家中都被家长宠溺,很少涉及家务,导致幼儿的劳动技能十分薄弱,劳动意识也较为缺乏。我国对幼儿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这就需要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促进幼儿更加健康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之美;童心;劳动教育;幼儿园;开展策略
前言
幼儿时期,是人格极爱安全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一阶段,其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包含了强体、树德、培智、育美等综合育人作用,这一阶段的良好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劳动教育缺乏科学认识
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幼儿阶段的劳动只能看作是一种体力劳动。家长认为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热情,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由此可知,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学习以及劳动习惯的培养认识都比较浅显,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劳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出现不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的行为,这对于幼儿阶段幼儿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二)劳动教育未形成体系
劳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不成体系,偶尔上一节劳动课,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也没有什么益处。
(三)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幼儿阶段的幼儿充满好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理解劳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阶段劳动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二、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识劳动,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新时代的劳动是多元的劳动,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正确的理解劳动的内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如,教师在构建班级特有的劳动课程,幼儿阶段开展实践活动需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要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季节变化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活动,在春天植树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幼儿亲自种树,并引导幼儿持续的观察,记录下植物生长的过程;在秋天的时候,在大风过后天朗气清的时候可以组织幼儿到校园里打扫落叶;在自己吃完水果后,引导幼儿将水果籽留下来,清洗、泡发然后进行适时的播种,通过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
(二)整合劳动资源,形成劳动教育体系
幼儿园在幼儿的劳动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责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和家庭联系起来开展劳动教育,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劳动体系。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资源,构建劳动体系。幼儿园可以主动和社区取得联系,也可以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资源,然后进行整合。
如,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比如父亲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到父亲所在的单位了解父亲的工作,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不容易,进而能够培养幼儿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的品质。再如,在劳动节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完成一件事情,就是回家自己刷碗,或者是帮助父母择菜,擦桌子,并用微信记录下来,监督和引导幼儿积极进行劳动实践。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职业不同的家长来幼儿园开展相关的小的讲座,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要引导幼儿热爱劳动,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劳动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能够帮助别人获得快乐,培养幼儿“我劳动我光荣”的意识。
(三)丰富劳动形式,提升教育有效性
幼儿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开展劳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实际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劳动形式,进而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创新丰富劳动的形式,实际活动当中,经常在角色扮演、小小值日生、运动、节日节气等教学活动中来渗透劳动教育,进而逐步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如,在临近春节时,幼儿园可以组织包饺子活动,要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幼儿必须要进行擀皮、包饺子。为了提升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在准备面的时候可以把面用不同的水果染成各种颜色。用火龙果、猕猴桃、橙子等水果,让幼儿能够包出五颜六色的饺子,包饺子活动完成以后会发现,幼儿包的饺子形态各异,非常有趣,这样就能够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劳动积极性。
(四)合理开展评价,提升教学有效性
合理开展相关的评价是劳动教育最为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幼儿进行劳动的时候或者是劳动结束之后,教师要积极地结合幼儿的劳动活动进行鼓励性的正向评价。在评价时,不能只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幼儿,而是要结合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习惯、劳动情感,以及劳动认知,来评价幼儿的劳动状况,从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在评价时,教师要意识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特点,给幼儿一声谢谢、一个拥抱甚至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从而激发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采用记录、划线、贴纸等方法,让幼儿给自己的行为打分,从而激发劳动积极性。另外,家园互动评价也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软件,把幼儿的劳动状况、劳动奖品记录下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内的努力,在家中也可以督促幼儿劳动,不至于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需要合理有效的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幼儿发现劳动中的美,进而让幼儿能够热爱劳动,形成对劳动的科学认识并能够积极地开展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认知,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张艺丝.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2):27-30,53.
[2]徐婵. 连通家园的幼儿劳动教育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10):82-86.
[3]金靓. 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 甘肃教育,2021(20):39-41.
[4]康乃馨,刘慧. 幼儿劳动教育现状及其实施路径探析[J]. 卷宗,2019,9(32):198-199.